堕世年复年,忽满四十八,众苦方沸腾,遍救怀明达。仰止唯佛陀,完成在人格,人成佛即成,是名真现实。太虚大师,法名唯心,字太虚,号昧庵,俗姓吕,乳名淦森,学名沛林,生于清光绪十五年十二月十八日,圆寂于公元1947年,祖籍浙江崇德,生于浙江海宁,近代著名高僧。
每个故事都是一段人生缩影,点击“关注”,一起读故事,悟人生。民国四大高僧,虚云法师、印光法师、弘一法师、太虚大师,太虚大师是其中年纪最小的。16岁时八指头陀为太虚大师受具足戒,21岁他随苏曼殊学英文。25岁闭关潜修时印光大师为他封关,29岁时曾代圆瑛法师赴台湾讲学。
太虚大师:我的宗教体验我初出家,虽然有很多复杂的因缘,而最主要的还是仙佛不分,想得神通而出家。所以受戒、读经、参禅,都是想得神通。当出家的最初一年,是在这样莫明其妙的追求中。第一年已经读熟了《法华经》,每日可背诵五六部。第二年夏天,听讲《法华经》,始知佛与仙及天神不同。
虚云老和尚年长印光大师约二十岁,虚老对佛家及社会的贡献举世瞩目,南怀瑾先生便是从虚老而入佛门。大师与虚云、太虚等人皆是好友,太虚大师小印老约三十岁,但二人是“忘年交”,如虚云老和尚所讲:“要想佛法兴,必得僧赞僧。”
在近代中国的抗战史上,曾出现过这样一支鲜为人知的队伍,他们秉承佛教信仰,身着佛门短衫,高举“佛”字大旗,或杀敌于前线,或救援于后防,或出访于友邦,与所有为国献身的中华儿女一道共赴国难,被后世尊为民国“四大高僧”之一的太虚法师则堪称其中的领袖楷模。
世上之人,念经求佛者众多,但是这真正做到了菩萨心肠者却不多。人们嘴上念着佛经,做的却是些有悖于佛理的事情 ,倒也真的是令人不齿。很多时候,佛于人,不过就是心理的安慰剂罢了。 民国时期,倒是有这么“四大高僧”,个个都是精通佛法之人,博通经籍,可谓是现今之人不可相及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