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文由T-34用户-KAZAN根据尤里·巴沙洛克 & 米哈伊尔·巴里亚蒂尼著作整理写作。时值1942年春季,使用T-34底盘装备旋转炮塔搭载85mm主炮的U-20及U-20-II项目已经停滞不前,随后苏联中型自行火炮的发展进入了一个完全不同的方向。
上一期介绍了苏联卫国战争期间名气颇高的M1938型120毫米迫击炮,作为一个火炮大国苏联甚至提出“没有给进攻部队提供火炮支援是对祖国和军队的背叛”,围绕这个思想下苏联火炮在二战中表现的异常凶狠,在柏林战役期间每公里正面苏联就击中了295门火炮,要指出的是这些火炮都是76.2毫米口径以上的。
据了解,ISU-152自行火炮是苏联在二战时期的经典武器,其152毫米口径所带来的优势让德国坦克成了一堆废铁,不过当初该火炮是作为自行榴弹炮使用的。为应对德军虎式坦克,苏军拿出了ZIS-2型57毫米炮等多款武器,这里面当然也包括了ML-20型152毫米火炮。
2S1康乃馨式自行榴弹炮,为苏联研制定型的122毫米装甲自行火炮,现在还服役在俄罗斯陆军部队,也是支援步兵和摧毁敌人坚固工事的拆迁利器,现在已经开始依靠公路机动前往前线,看来这次陆军的所有火力都要试验一遍了。
该炮是在D-30式122毫米牵引榴弹炮炮身和轻型履带式装甲车底盘为基础组合而成,且有三防能力。火炮最大射程分别为15.3千米及21.9千米,直射距离为940米,最大射速5发1分,高低射界-30°~+ 70°,方向射界360°,携弹量40发,最大公路时速60千米,而水中最大行驶速度为4.5千米/时。
碍于当年的技术条件限制,现在我们看到的大多描绘上世纪30-40年代战争的照片都是黑白双色而非彩色,这对我们更加直观地了解当年那段历史造成一定障碍。而通过重新上色,则可以让这些老照片重新焕发活力,以彩色的方式在照片中重新拼凑起当年的峥嵘岁月。
在《坦克世界》里,车辆的数据变动是非常正常的一件事情,一般都是数值的增加和减少,不过也会有大刀阔斧的改动,甚至于直接把“车辆”雪藏的行为——比如本文的主角,曾经的S系9级坦克歼击车SU-122-54。它因为战斗风格迥异而被直接从科技树上移除,而在现实世界中,它的命运一样坎坷,只不过击败它的是导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