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宋初年,“婉约词”一统天下。那时候,词人之笔不在花间,便在樽前,多为抒发男欢女爱之作。加上歌妓的演绎,更是柔情万种,酥倒成片的士大夫!可苏轼似乎并不满足于花前月下。婉约之余,他用一首《念奴娇·赤壁怀古》发出了豪放旷达之强音,震撼了整个词坛!“大江东去,浪淘尽,千古风流人物。
尽管苏轼和辛弃疾在创作上有许多的相似之处,他们的豪放之风,他们的的婉约之作,以及他们作品流露出来的感伤情绪,但是不同的是时代和个性也让他们的创作有着自己鲜明的特点,如果仔细观察则发现其实两家词风分属不同的气格,音韵范畴。
我曾经分享过一篇苏轼和辛弃疾各6首词的文章,在评论区朋友们各抒己见,讨论得非常热烈,这有利于弘扬传统诗词文化,是很好的。但有个别网友的观点却令人哭笑不得!有位网友“与黄河拔河”在评论区评论道:“宋词第一早有定论,在此商讨,滑天下之大稽!”当我问他“哪来的定论?
其实辛弃疾从小由祖父辛赞带大,辛赞在金国官至五品,所以辛弃疾是名副其实的金国官二代,其完全可以凭借祖荫在金国躺平,但辛弃疾从小在其祖父的影响下,立志光复,从十四岁第一次去金国首都燕京参加科举考试,对外美其名曰赶考,实则是勘探燕京地形。
最近,一部口碑在网络大爆的国产动画电影《长安三万里》点燃了暑期档。近三个小时的时间里,为观众缓缓铺开大唐历史风云录和文化群星谱——从开元盛世到安史之乱,从李白高适到张旭吴道子,那些在中国文化史上灿若星辰的名字,变得立体而又近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