千丝万缕、迷迷濛濛,春雨过处,尽是春的柔润。东湖之滨,珞珈山上,刻下百年沧桑的亭台楼阁,也被春雨唤醒。飞檐上的脊兽,山林间的瓦色,以及枝头摇曳的早樱,无不和着雨声,宣示着武汉大学的勃勃生机。春来雨落,花开叶嫩,正当时令。
那些身处天南海北家中的青年,正心心念念远方的“珈”;而那些在“珈”的学子,只想安康归家,阖家团圆,家和“珈”都在他们的日常文字里。在家度过寒假、至今还在家上网课的学生与先前留守在“珈”的学生一同完成了一次跨时空记录,他们记录地点或者在家,或者在“珈”。1月12日家7:30a.m.
时代总是把历史责任赋予青年,青年的命运也从来都同时代紧密相连。跨越129载风云涤荡的珞珈胜处,武汉大学巍然而立。一砖一瓦镌刻来时低语,一字一句写下时代记忆。当青春的力量从这里向着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梦想交汇,那些初入校园的青涩少年,已在成长中显露锋芒。
深圳商报·读创客户端记者 周良成“百卅风华,深爱珞珈”,11月19日,武汉大学深圳校友会鹏城珞珈校友经济与校友工作创新论坛暨建校130周年深圳大型文艺晚会在深圳隆重举行。(图:武汉大学深圳校友会鹏城珞珈校友经济与校友工作创新论坛。
为共同推进武昌区珞珈山街道科技创新发展,5月22日,武昌区政协珞珈山街道联络委组织省、市、区三级政协委员与多家科技创新企业代表,共同开展了“智汇珞珈,共绘蓝图——政协委员共话科创珞珈发展新航向”主题活动,吸引了辖区众多高新技术企业参与。
光明日报记者 王建宏 张锐 光明日报通讯员 戴思雨 王梓楠“江城多山,珞珈独秀。山上有黉,武汉大学。”武大樱花虽谢,旅游热度却不减。珞珈门口的牌坊下,不少游客正在拍照。牌坊正面刻着“国立武汉大学”,背面写着“文法理工农医”,是武汉大学的“门面担当”,也是学校的地标之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