宰我问曰:“仁者,虽告之曰‘井有仁焉’,其从之也?”子曰:“何为其然也?君子可逝(1)也,不可陷也;可欺也,不可罔(2)也。”【译文】宰我问:“有个仁德的人,假如告诉他‘井中有仁’,他会跟随着跳下去吗?”孔子说:“为什么要这么做呢?
【原文】6•23 子曰:“知(1)者乐水,仁者乐山;知者动,仁者静;知者乐,仁者寿。”【译文】孔子说:“智慧的人喜欢水,仁德的人喜欢山;智慧的人好动,仁德的人好静。智慧的人快乐,仁德的人长寿。”【评析】本章是夫子对智者和仁者的精彩论述。(1)知:同“智”,指智慧。
孔子对曰:“有颜回者好学,不迁怒,不贰过,不幸短命死矣。今也则亡,未闻好学者也。”孔子恭敬地回答:“有个叫颜回的好学,他从不迁怒于别人,同样的错误绝不犯第二次,不幸短命死了。现在没有这样的弟子了,也没再听说过比他好学的人了。”
【原文】6•24 子曰:“齐一变,至于鲁;鲁一变,至于道(1)。”【译文】孔子说:“齐国一变,就可以达到鲁国的样子;鲁国一变,就可以达到先王治政之道。”【评析】本章反映了夫子渴望恢复周礼的政治理想。(1)道:指周代的礼乐秩序。“齐一变,至于鲁。”就礼乐文化而言,齐国不如鲁国。
子曰:“贤哉回也,一箪食,一瓢饮,在陋巷,人不堪其忧,回也不改其乐。贤哉回也。”孔子说:“贤德啊,颜回!一箪饭,一瓢水,住在简陋的小巷里,别人都不堪忍受这样清贫的生活,颜回学在其中而不改其乐。真是贤德啊,颜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