龙跃增岁,非遗添香由中央广播电视总台与文化和旅游部联合摄制央视综合频道(CCTV-1)制作的《非遗里的中国》新春年度盛典于2月12日20点档在央视综合频道(CCTV-1)如约播出《非遗里的中国》第一季开播以来取得积极热烈的传播效果和社会反响。
近日,由上海东方出版中心出版了王诗莹的新书《石屏彝族 海菜腔、烟盒舞研究》。该书以文化人类学的理论方法为依托,分析吃火草烟组织规则与彝族的亲属制度、婚恋习俗之间隐性的内在关联。彝族是中国的古老民族之一,分布于祖国的西南地区,其支系繁多,多居住在山区或半山区。
近日,习近平总书记对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工作作出重要指示强调,要扎实做好非物质文化遗产的系统性保护,推进文化自信自强,推动中华文化更好走向世界。在彩云之南,各族人民在长期生产生活实践中,创造了丰富多彩、特色鲜明的非物质文化遗产。
开栏词红河州有着悠久灿烂的历史文化和独特多元的自然风光,在各个历史时期人们给地名注入了丰富的内涵,它们不仅凝聚着千百年来人们对于地理、人文的认识,也隐藏着许多源远流长的历史信息和红色印记。探寻地名,有助于读懂红河。
云南省红河哈尼族彝族自治州地形复杂、山高谷深、历史悠久、物产丰饶、民族众多、文化多元。先民们在辛勤劳作间积累的技艺,在浅唱低吟中孕育的艺术,在岁月洗练中沉淀的瑰宝,承载着远古的智慧之光,重焕出时代的璀璨光芒,福荫着后人的衣食住行。
12月15日澳门回归祖国25周年献礼演出《澳门2049》在澳门开演演出以新颖的方式展示中国非遗为澳门演艺注入新活力图为首演现场剧照在《澳门2049》“彝声·海洋”节目中石屏彝族歌手张亚茜(尼三红)、欧文林(小彝歌)用悠远轻扬的歌声让石屏非遗海菜腔再次站上国际舞台为观众带来石屏异龙
10月19日晚,“有一种叫云南的生活——非遗之夜”在海埂会堂精彩上演。由中共云南省委宣传部主办,云南广播电视台与中央音乐学院国家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与研究中心联合承办的非遗之夜,旨在为深入贯彻落实习近平总书记在全国宣传思想文化工作会议上的重要讲话精神,着力赓续中华文脉,推动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创造性转化和创新性发展。
彝族是中国的古老民族之一,分布于祖国的西南地区,其支系繁多,多居住在山区或半山区。彝族人民素以能歌善舞著称,民歌渗透到他们生活的各个方面,是他们表达感情、自我教育和娱乐的一种重要形式,常常被用来记载历史,交流情感,传授文化,掌握农时节令。
李怀秀、彝族、红河州民族文化工作团优秀青年演员、国家一级演员;云南省第十、十二届政协委员、参加第八、第十届全国文代会、被授予“云南省青年表演艺术家”称号、云南省“四个一批”人才、中国音乐家协会会员、中国声乐家协会理事、中国民间文艺家协会会员;云南民族大学艺术学院客座教授、李怀秀李
来源:【云南日报】普美芳是红河哈尼族彝族自治州石屏县龙朋镇核桃园村省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彝族海菜腔传承人,今年暑假期间她组织村里的孩子学习起彝族海菜腔和烟盒舞。“我们从小就接触海菜腔、烟盒舞这些非遗文化,在学校里我们跟着老师学烟盒操,在假期里跟着非遗传承人学习海菜腔、烟盒舞。
“什么鸟儿飞起来?吉祥的鸟儿飞起来,飞到什么地方落?飞到银山落……”走进石屏县李怀秀李怀福非物质文化遗产传习所,悠悠歌声回荡着,时而高亢激昂,时而婉转悠扬。“来石屏,有三件事一定要做——吃烧豆腐、看烟盒舞、听海菜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