苏轼不但诗书画擅长,其音乐同样擅长,与京师名妓一起合奏,丝毫不落下风。苏东坡于北宋熙宁七年,从杭州赴密州,途经镇江,遂与前来送行的好友孙洙、王存,一同游览了这座千年古刹甘露寺,并为他们弹奏古筝,聊以抒怀。
#头条文章发文任务#采桑子多情多感仍多病,多景楼中,尊酒相逢,乐事回头一笑空。 停杯且听琵琶语,细捻轻拢,醉脸春融,斜照江天一抹红。在这首词的前面还留有一段序:润州甘露寺多景楼,天下之殊景也。甲寅仲冬,余同孙巨源、王正仲参会于此,有胡琴者姿色尤好。
婉约词,中国古代词学流派之一,形成于晚唐。在取材上,多写儿女之情、离别之情;婉约词是指自花间词以下,以温庭筠,柳永,李清照,周邦彦等词人为代表的词派,他们的词表情达意一般崇尚含蓄婉转,充分发挥了词“专主情致”的特点。
中国是一个礼乐之邦,音乐文明源远流长。数千年的音乐文化陶醉了一代代中国人,同时也留下了较为完备的音乐理论,如三分损益法等理论的出现早于其他国家和地区,在世界处于领先地位。注:琵琶,是弹拨乐器首座, 拨弦类弦鸣乐器。
苏轼虽然是“史上第一词人”,但很多朋友不知道他近40岁才开始写词,且他以写诗、文为主,一直“以余力写词”,苏轼诗的数量是词数量的好几倍。苏轼以余力写词能取得如此巨大的成绩,真乃天人也!苏轼早期(40岁之前)的词作都有哪些?最精彩的是哪6首?
西江月·梅花【宋】苏轼玉骨那愁瘴雾,冰肌自有仙风。海仙时遣探芳丛,倒挂绿毛幺凤。素面常嫌粉涴,洗妆不褪唇红。高情已逐晓云空,不与梨花同梦。这首咏梅词作于绍圣三年(1096)十月,其时在惠州,侍妾王朝云新亡。
苏东坡路过的“金陵”,是当年江宁府的金陵,亦即现在的南京,而其时的南京或南都乃今日之河南商丘。苏东坡“道过金陵”,是在结束黄州贬谪生活、奉诏赴汝州就任汝州团练副使途中,顺江而至金陵,时间为元丰七年七八月间。
最近,四川眉山公布重大考古发现,确认苏东坡家族墓地,苏轼孙子、曾孙墓现身。苏东坡再次成为网络热议焦点。作为文化名人,苏东坡在不少地方留下遗址遗迹,成为当地不可多得的文化遗产。他在江苏也同样留下众多遗址遗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