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新网西宁10月18日电 题:玉米秸秆成牛羊“营养餐” 青海湟中“粮改饲”实现种养双赢作者 俞惠珍 李隽十月中旬,高原青海进入了秋收尾声。近日,在青海省西宁市湟中区甘河滩镇卡跃村,青海薯乐种养殖合作联社青贮的玉米地里,大型收割机来回穿梭。
红网时刻新闻3月27日讯(临武县融媒体中心记者 胡恒珲)近年来,临武县农业农村局围绕秸秆饲料化利用,完善秸秆收储体系、培育秸秆利用主体,形成了一条秸秆饲料供应利用产业链,小秸秆成了绿色生态养牛饲料,“养”出了优质牛。
纳雍县鸽子花农业有限公司乐咪营养牛场的草料场上,堆满了玉米秸秆。“这些是养牛场上牛饲料的原材料。”乐咪营养牛场负责人马凯指着玉米秸秆说。中午时分,养牛场工人开着铲车将玉米秸秆铲进碎料机里粉碎,再将粉碎的材料铲进搅拌机,加入一些微量元素搅拌后,就得到牛饲料的成品。
近年来,余庆县大力推行实施农作物秸秆综合利用,将玉米秸秆等农田“包袱”变废为宝,经过收储、转运、加工成养牛的饲草料,实现生态效益和经济效益双丰收。在余庆县白泥镇春景村养牛大户王开福的肉牛养殖场,工人们正忙着将回收的玉米和稻谷秸秆放进秸秆打捆机进行加工。
新湖南客户端6月27日讯(通讯员 蒋瑜 易平燕)永州市东安县水岭乡三合村兴辉养殖农民专业合作社的陈松以肉牛产业为发力点,创新使用玉米秸秆作为饲料,不仅带动了村民增收,也为玉米秸秆等废弃物找到新的利用途径。他的创新养殖实践,积极推动着水岭乡的乡村振兴工作。
齐鲁网·闪电新闻10月11日讯 眼下,乐陵市秋粮玉米进入大面积收获期。当地农机部门科学调配农业机械,确保秋粮颗粒归仓。同时大力推广茎穗兼收模式,促进秸秆综合利用,既增加了农户种植效益,减少了环境污染,也给养殖场提供了优质的饲草。
来源:人民网-安徽频道“以前一亩地的玉米秸秆,需要3到4个工人收割,运回后又要重新打碎,投入实在太大,但使用秸秆青贮收割机后,一亩地的玉米秸秆只需要20分钟,空闲时间还可以帮其他农户收割秸秆。”宣城市绩溪县临溪镇八戒养殖家庭农场负责人余振华表示,饲料化让玉米秸秆变身“香饽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