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白露秋分夜,一夜凉一夜。”今天5时27分我们迎来二十四节气中的第十五个节气,也是秋季的第三个节气——白露。制图设计 宋德政 据《月令七十二候集解》记载,“白露,八月节。秋属金,金色白,阴气渐重,露凝而白也。
这个时候,中国大部分地区都能感受到变凉与寒意,夏季的酷暑已然全消,沿海地区台风季节也跟着结束。“气温骤降、昼夜温差大”是此时最显著的气候特征,但事实上,“霜降”与“降霜”并没有多大的关系,“霜”反映的仅仅是天气渐渐变冷的特征,并非表示进入这个节气就会“降霜”。
澎湃新闻记者 王昱立夏,是夏季的第一个节气。《历书》中记载,“斗指东南维,为立夏,万物至此皆长大。”这一天在天文历法上,是告别春天、迎来夏日的转折点,而立夏后,随着日照增加,气温上升,雷雨增多,万物进入旺季生长。
澎湃新闻记者 王昱古代《群芳谱》有记载:“谷雨,谷得雨而生也。”意思是雨水增多,谷物生长得特别快,这一时节即为“谷雨”。关于谷雨起源,还有一个重要的人物不可不提,那就是——仓颉。据《淮南子》记载,黄帝于春末夏初发布诏令,宣布仓颉造字成功,并号召天下臣民共习之。
来源:央视新闻客户端今天是二十四节气中的惊蛰,这是春天的第三个节气,标志着仲春时节的开始。“微雨众卉新,一雷惊蛰始。”惊蛰时节,春雷始鸣,宣告寒冬已去。此时,气温回暖、雨水增多,大地万物积蓄了一个冬天的力量,应时而动、蓬勃生发。“到了惊蛰节,锄头不停歇”。
河南日报客户端记者 刘晓阳“天时人事日相催,冬至阳生春又来。”送走了大雪节气,12月22日5时48分将迎来冬至。这天,我国各地进入“数九天气”,标志着寒冬的到来。冬至俗称冬节、长至节、亚岁,是二十四节气中最早被制订的,由周到秦,都以冬至日当作岁首,也就是新的一年开始的日子。
来源:光明网光明日报记者 丁一鸣 常河“二十四节气之始是冬至,而不是立春。这是因为第一节气的核心,是太阳和月亮的‘朔旦冬至’。就是说,在这个时刻,太阳和月亮的黄经正好相等。其他二十三个节气,都不具备‘朔旦’的条件,第一的位子毫无争议地应当让冬至来承担。
大皖新闻讯 9月20日,记者从“中国天气”品牌赋能乡村振兴秋分节气发布会上获悉,淮南被授予“二十四节气之城”称号。“二十四节气”承载着华夏文明生生不息的基因密码,彰显着中华民族的思想智慧和精神追求,对于当今生产生活仍然具有十分重要的现实意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