现在,“说话”可以说是领导干部的“家常便饭”,或拿稿或脱稿,或事先有约或临时即兴,与公众打交道要说,接受媒体采访时要说。然而,对于不少干部来讲,说什么、怎么说的确不是一件轻松的事,特别是面对“镜头”“麦克风”时,“不大敢说话,怕说错”似乎成了一种较为普遍的现象。
然而,这些规范化、官僚式的语言,久而久之却引起了人们的反感,主要有以下几个方面的原因:1. 虚假和空洞:官话套话常常使用一些表面上花哨但实际含义模糊、没有实质内容的措辞。这些话语往往不具体、不明确,给人一种虚假和空洞的感觉,说了跟没说一样。
赵丽现在,有一些领导干部口无遮拦,屡出“狂言”、“雷语”,丝毫没有“怕”的概念。也有一些干部害怕“说错话”,要么三缄其口,什么都不说;要么套话连篇,做“空心传声筒”。这是为官者的大忌。爱民、念民、为民是领导干部从政应有的境界。领导干部不能在百姓面前乱说话,也不能躲避事情不说话。
“各省领导干部每学期至少上一次讲台,重点是省级领导干部上讲台,要保证高校学生每学期至少听一次地市级以上领导干部的报告或形势与政策课。”近日,中央组织部、中央宣传部、教育部下发《关于领导干部上讲台开展思想政治教育的意见》,作出上述部署。领导干部要进校园上讲台?对着师生作报告?
领导干部要将群众装进心里,遇事多站在群众的立场,多考虑群众意愿和得失。群众满意是最大的肯定。我们经常说为人民服务,而服务的效果只有人民最有发言权。怎样才能不断地改进工作,推动各项工作不断上新台阶,就要静下心来听人民最真的声音,将民声最为开展工作的关键。要听民声,就要当好“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