恭喜我们家两个小学生已经开学一个半星期了。老大今年5年级,明年就该上初中了,老二今年学前班(Kindergarten),也算正式开始了小学生活。在美国,如果是上公立小学的话,基本上都是去家附近的小学,有的甚至一两个社区就有可能有一个小学。
俗话说“进了腊月就是年”,腊月里充满了大大小小的节日以及传统习俗。腊月二十三是小年,这意味着“年忙”开始,买年货,扫尘,祭灶,杀猪宰羊蒸年糕等,为迎接春节做准备。这一天,我国北方大部分地区要吃饺子以示团圆。
“他的漫画画得很可爱,而且是连贯的”“他的中文也特别好,每次飞行都很愉快”……来自法国的周那森是海南航空的一名乘务员,他喜欢中国文化,热爱飞行。为了和同事们更好地沟通,周那森用画漫画的方式表达自己、记录生活。
在山东日照,有一个爱好赶大集的老外,人们都叫他雷哥。雷哥是一名美国博主,高鼻梁、深眼窝、棕金色的头发。一开口,却是流利的中国话,口音里还带着“日照味儿”。今年41岁的雷哥,中文名叫雷诺门,已经在日照生活了18年。他做外贸生意,同时也是一名“网红”。
图①:雷哥在直播介绍日照传统摊煎饼手艺。 焦若航摄 图②:雷哥(左二)与家人合影。 受访者供图 图③:雷哥逛大集、选海鲜。 杨 洋摄 图④:在大集现场,雷哥支起大锅,炖红头鱼。 丁敏航摄 在山东日照,有一个爱好赶大集的老外,人们都叫他雷哥。
英国老外杰森习惯了在中国生活,回到西方国家后竟然严重水土不服!一回国,杰森就开启了嫌弃模式,刚下飞机就开始自嘲“欢迎来到破碎的英国”。走在大街上的他,脸色更是难看,直言“想回中国了”那么,到底是什么样的景象,让杰森一回去就连连发出失望的感叹呢?
湖北日报全媒记者冯袁玥一头深棕色的“自然卷”,眼窝微微凹陷,大眼睛明亮有神,看上去是个妥妥的异域萌娃;下一秒,地道的武汉话脱口而出。这个画面来自自媒体“柚子武汉小老外”,账号简介写着“一个说武汉话的‘小老外’”,主角是一个4岁的中意混血孩子。
儿子大雍读高二时,参加了学校组织的中澳交换生体验项目。在他前往澳大利亚学习生活了一个月之后,我们家住进了一位17岁的澳大利亚少年劳科伦。入乡随俗,大雍送他一个颇具民族特色的中文名:大花。白天两人同去学校上课,放学后一起回家,带他体验中国人的日常生活。
这是真实人物讲述的第46位人物!小编最近在网上刷到在佛山定居的俄罗斯一家人,他们一家人已经在中国生活了8年,在深圳住了3年,在广州住了5年,如今来到佛山顺德定居!他们家的网名叫:外国人在中国DenvasTV.
比如英国法国或德国的某一个家庭,夫妻俩有两个子女,其中大孩上小学,小孩上幼儿园或由主妇带。这样家庭的一天如何渡过?如一日三顿西餐打理,孩子接送问题,房间的清洁,日用品的采买,包括剩菜剩饭的处理。咱不要说富豪,只说说普遍的工薪阶层家庭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