春日,通过无人机俯瞰梅县区南口镇南龙村,只见连片稻田绿如绸缎。谁能想到,三年前这里还是一片杂草丛生的荒地?“地里的杂草比人还高,河道也不如现在干净。”南龙村村民黄芳感叹道,“荒地复耕之后,不仅村民的收入增加了,整个村的环境也变好了,不论是村容村貌还是道路交通都有了明显改善。
自贡融媒记者 罗乐 摄影 叶卫东 实习生 郑晓霖12月9日,冬日的寒意越来越浓,但在位于古佛镇的富顺万亩天府粮仓核心示范区,一片片麦田如碧绿的绒毯随风摇曳,展现出勃勃生机。一台最大载重量可达60公斤的大疆T60无人机在半空中发出低沉的轰鸣,扭动着机身为麦苗追肥。
大地上风吹麦浪,农田里颗粒归仓。收割机的轰鸣里带着丰收的喜悦,夏收的忙碌里是中国人饭碗的保证。小麦是我国主要口粮之一,农业农村部6月21日最新小麦机收进度显示,全国已经收获小麦超3亿亩,“三夏”大规模机收基本结束。
□ 本报记者 贺莹莹本报通讯员 张大伟 辛凯“我宣布,平原县‘吨半粮’创建核心区的高产攻关田,亩产755.04公斤!”6月9日,在土地鲁望万亩农场麦收现场,农业农村部小麦专家指导组副组长王振林宣读现场实测结果。
来源:【陇县融媒体中心】春争日,夏争时。眼下,正是夏播好时节,田间地头到处一派繁忙景象。在陇县河北镇各村的麦茬地里,农机手正忙着驾驶播种机种植荞麦。近年来,河北镇打破传统、单一的种植模式。在小麦、玉米种植基础上,增加了荞麦种植。
眼下,小麦机收正由南到北快速推进。截至6月9日17时,全国已收获冬小麦面积2.04亿亩,收获进度67%。安徽麦收基本结束,河南进度过九成半,江苏进度过六成半,陕西进度过三成半,山东进度过三成,山西、河北进度过一成。
济宁新闻网讯(记者 王宏鑫 王琳琳 )眼下,济宁市小麦陆续成熟,进入收割季。各地抢抓当前晴好天气,科学调度农机,确保夏粮颗粒归仓。眼下,嘉祥县仲山镇6.4万亩小麦进入收割期,当地充分发挥党支部领办合作社作用,为农户提供机收服务。
地点:河北省邯郸市永年区与曲周县品种:小麦有马兰1号、中麦578等;玉米有沧玉76、农大372产量:小麦亩产约550公斤;玉米亩产预测约700公斤特点:吨粮县里的麦收,超大规模机械化作业,盐碱地里的“吨半粮”河北省邯郸市永年区一处麦田里,机械正在作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