樊锦诗视频发言封面新闻记者 张杰2019年10月,由樊锦诗口述、顾春芳撰写的自传《我心归处是敦煌》以传记形式讲述了“敦煌的女儿”樊锦诗不平凡的人生故事,刻画了砥砺前行的敦煌守护者形象,弘扬了敦煌莫高窟璀璨深沉的艺术魅力,在国内发行超过60万册。
北京日报客户端 | 实习记者 高源5月4日,樊锦诗带着1000万人民币捐款来到北大,设立樊锦诗教育基金,用以支持北大敦煌学研究。此次捐赠的资金包括樊锦诗近年来获得的多项奖项的奖金,在此基础上,为了使基金本金能达到1000万元,樊锦诗又将自己多年的积蓄捐出。
9月23日,以“传承弘扬莫高精神 加快建设典范高地”为主题的敦煌研究院建院80周年座谈会在敦煌召开。满头银发、86岁的敦煌研究院名誉院长、研究馆员樊锦诗亲临现场,她的致辞深情而充满力量,赢得了现场阵阵掌声。
深圳新闻网2024年5月24日讯(深圳特区报记者 郑思)23日下午,在2024文化强国建设高峰论坛上,敦煌研究院名誉院长樊锦诗以《敦煌文化遗产的智慧启示》为题作了发言。她认为,敦煌文化遗产所蕴含的精神标识和中国智慧,对于文化强国建设有三点重要的启示。
新华社北京7月10日电 题:“樊锦诗星”:精神之光闪耀苍穹新华社记者施雨岑、张玉洁茫茫戈壁,莫高窟静立千年。从青春少女到白发苍苍,敦煌研究院名誉院长樊锦诗守望这文化瑰宝长达一个甲子的时光。如今,在距地球4亿多千米的浩瀚星空中,一颗以她的名字命名的小行星——“樊锦诗星”正静静运转。
看到“樊锦诗向北大捐赠1000万,用以支持北大敦煌学研究”的新闻标题,我心里先是一阵温暖和敬佩,进而也闪过一丝惊讶:这位质朴的“敦煌女儿”,何来如此巨款?樊锦诗先生哦,原来她捐出的,是2019和2020年获得的两笔奖金,还有自己多年的积蓄。这也不是她第一次捐赠了。
原标题:学会像樊锦诗那样热爱“敦煌女儿”樊锦诗日前回到母校北京大学,参加北大125周年校庆日活动。同时,她还带回一千万元人民币捐款,设立樊锦诗教育基金,以支持北大敦煌学研究,奖掖后学。此举再次引发大家的感动。
易中天教授(右)向樊锦诗行礼表示致敬。 樊锦诗来了!当86岁的她拄着拐杖,在易中天的搀扶下,出现在厦门大学科艺中心报告厅时,现场掌声雷动。 樊锦诗是敦煌研究院名誉院长,将大半辈子的光阴献给了大漠上的敦煌石窟,被誉为“敦煌的女儿”。
6月10日,第二十五届上海国际电影节“华语新风”单元影片《吾爱敦煌》举办首场展映,同时发布首张先导海报以及首批剧照。映后,由导演苗月、总制片人韩梅、领衔主演陈瑾、联合主演李沐然、制片人彭瑾领衔的全女性主创登台,惊喜亮相见面会。影片的动人情感引发了现场众多影迷的热议。
□梁一灿茫茫戈壁,莫高神韵一美千年。从未名湖到莫高窟,从青春韶华到鬓发苍苍,“敦煌女儿”——敦煌研究院名誉院长樊锦诗先生守望这文化瑰宝长达一个甲子的时光。如今,在距地球4亿多千米的浩瀚星空中,一颗“樊锦诗星”正在无声处闪耀。
南方财经全媒体记者丁莉 深圳报道5月23日下午,2024文化强国建设高峰论坛主论坛正式举行,大咖群集,围绕“中国式现代化与新的文化使命”主题讨论。敦煌研究院名誉院长樊锦诗阐述了博大精深的敦煌文化遗产中所蕴含的中华文明多方面的精神标识。
7月10日,樊锦诗从事敦煌文物工作60年座谈会上,由中国科学院紫金山天文台发现的、国际编号为381323号的小行星,被正式命名为“樊锦诗星”。从此当我们仰望星空,就会想到这漫天星河中,有一颗叫“樊锦诗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