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文字数约:6928 字阅读时间约:9 分钟本文章节:01、帮助大量双相障碍患者真正康复02、部分精神分裂症的根源也是后天的病理性记忆03、同性恋、想变性的背后往往埋着精神心理“地雷”04、在技术发展的路上,也存在困难和挑战我们机构采用的临床精准化心理干预技术,比如深度催眠下病理
职业:整形外科医生,2016 年成立了国内首个跨性别序列医疗团队,接诊逾两千位跨性别者。4 月 20 日,国家卫健委官网发布了《国家限制类技术临床应用管理规范》,其中包含新的《性别重置技术临床应用管理规范》。
撰文 / 第一心理主笔团编辑 / 汤米在过去几年里,众多欧洲国家相继通过了关于同性恋婚姻的法律。到了2019年,我国台湾省也正式通过了同性恋合法化的法案。随着社会对于性取向以及身份认同的逐渐接纳,公开出柜的人数似乎在增加。
女性富有同情心和敏感性,善于理家和哺育子女、对人温柔体贴、举止文雅娴静,即具有“女性气质”。性取向是天生的,如果你已经发觉了自己的性取向,那就接纳它,就像你发觉自己喜欢吃香菜,发觉自己喜欢粉红色,发觉自己喜欢游泳,就像你发觉任何你喜欢的事情一样去接纳它,因为它是形成你这个人的一部分。
(“科学美国人”中文版《环球科学》杂志报道)近日,奥巴马政府宣布支持一项禁令,禁止未成年人接受一种颇受争议的心理疗法---同性恋矫正疗法(也叫做LGBTQ谈话疗法)。总统对该禁令的支持或许是有科学依据的。(图片来源: michaeljung/Shutterstock.
同先天同性恋者从心理上完全排斥异性不同,后天同性恋者可以通过心理干预改善甚至改变既有性取向。这些同性恋者可以接受异性伴侣,但往往内心充满矛盾,这些心理矛盾恰恰是需要心理干预的地方。经过心理咨询,后天同性恋者完全有可能恢复正常的性取向,恢复正常的生活。
在很长的一段时间内,人们都对同性恋有着很严重的误解。不过,在新的医学法案中有提到,同性恋只是一种比较少见的性取向,它并非异类。和同性恋类似的双性恋、无性恋也不是异类,它们都是正常的性取向,在心理学中,它的专业名词叫“酷儿”。01什么是性取向?
医疗机构本应站在专业角度向同性恋者及其家属宣扬“同性恋不需要治疗”的常识,但在利益面前,一些医疗机构却转而向畸形的“同性恋治疗”市场屈服。这番怪现状,也是对医疗监管和社会执法的挑衅。各种荒诞的“同性恋扭转法”近日引发舆论热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