据彭博、路透社,瑞士财政部长卡琳·凯勒·苏特8月11日表示,在瑞银集团决定自愿终止与瑞士政府签署的90亿瑞士法郎的损失保护协议后,瑞士纳税人不再承担与拯救瑞士信贷有关的任何风险。早些时候,瑞银还自愿终止了由瑞士政府担保的高达1000亿瑞士法郎的公共流动性支持协议。
【瑞信继续削减业务风险 将不再从事不良债业务】财联社2月16日电,瑞信集团按照其退出高风险和资本密集型业务的计划,将不再从事不良债务和特殊情况交易。据了解情况的知情人士透露,该行将会抛售与陷入困境的企业有关的债券和贷款在内的资产,市值大约2.5亿美元。
据彭博2月16日报道,瑞信集团将退出不良债权和企业特殊情况业务,这是该公司更广泛的退出高风险和资本密集型业务的一部分。知情人士透露,该行将抛售与困难企业有关的债券和贷款,价值大约2.5亿美元。去年12月投资组合待售后,买家将于本周给出最终报价。
彭博7月31日援引知情人士报道,瑞银集团计划清盘或出售瑞信在亚太地区大部分较为复杂、风险较高的结构性贷款。这些风险较高的资产将被置于所谓的“非核心部门”。该行可能会保留不太复杂的流动抵押贷款,即所谓的伦巴第贷款。
经济观察网 记者 胡艳明 硅谷银行、签字银行关闭不足几日,大洋彼岸的欧洲银行业再起风波。在披露全年净亏损73亿瑞士法郎、宣布其2022年和2021年财报程序存在“重大缺陷”后,再叠加沙特大股东“无法向其提供更多资金支持”等表态,3月15日,瑞士信贷集团盘中暴跌30%,投资者在利空消息面前迅速抛售银行股,引发欧洲银行股下跌,并触发全球股市波动。
■ 本报记者 路 虹中国商务新闻网 3月20日凌晨、就在全球主要金融市场开市之前,为避免世界经济因瑞信的不确定性而出现动荡,在瑞士政府撮合下,瑞银宣布收购处于崩溃边缘的瑞信。同时,瑞士央行表示,将提供1000亿瑞郎流动性援助,以支持瑞银收购瑞信。
受美联储持续加息影响,美国多家银行接连“爆雷”引发国际金融市场动荡。百年投行瑞士信贷银行(简称瑞信)再次爆出风险,股价连续大跌,风暴席卷欧美市场。3月19日瑞士联邦政府宣布瑞信将被瑞银集团以30亿瑞士法郎(约32亿美元)收购,但3月20日瑞信开盘价仍然跌至为0.
瑞银集团在3月19日的一份声明中称,根据全股票交易条款,瑞信股东将可以用22.48股瑞信股票换1股瑞银股票,相当于每股0.76瑞郎,总对价为30亿瑞郎,该交易预计将于2023年底完成,到2027年,每年将节省约70亿美元的成本。
近期国际金融市场不太平。3月11日,美国硅谷银行遭挤兑仅在两天之内就宣布破产。这是美国历史上第二大规模银行破产事件,仅次于2008年金融危机倒闭的华盛顿互惠银行。紧随其后,全球系统重要性银行瑞信自称发现财务报告程序存在“重大缺陷”,叠加大股东宣布不再提供更多资金援助。
关于瑞士信贷的传闻再一次证明了,在全球经济紧绷的时刻,市场会有多紧张。传言持续发酵,对瑞信资产状况的猜测下,据报道,瑞信高管在上周末一直在告诉投资者、投资者和交易对手,该行有偿付能力,其资产负债表处于健康水平,一切均在掌握之中。
中金研究继上周美国部分银行风波引发市场对于银行体系稳定性广泛关注后,周三瑞信再起波澜,股价跌幅一度高达30%,CDS再次升至历史最高水平,这也使得略微有些缓和的美国银行担忧再度升温。瑞信问题并非首次出现,2022年10月就因财政状况担忧出现风波。
【瑞银自愿终止100亿美元的政府损失担保 整合瑞信势将加速】财联社8月12日电,在政府撮合下救助瑞信五个月后,瑞银集团决定终止政府支持,此举将加速其对瑞信的收购进程。瑞银表示,将自愿终止由政府提供的安全网措施,其中包括一项90亿瑞郎(103亿美元)的损失保护协议。
新闻8点见,多一点洞见。每天早晚8点与你准时相约,眺望更大的世界。近日,瑞士第二大银行瑞士信贷银行在财报中自曝“重大缺陷”叠加大股东拒绝对其注资的消息引发新一轮银行倒闭危机,作为全球第五大财团,其“爆雷”的影响远大于此前的硅谷银行破产事件。
中新经纬3月16日电 题:瑞信大跌,美国银行业风险蔓延欧洲?作者 周茂华 光大银行金融市场部宏观研究员当地时间3月15日,欧洲银行板块再度走弱,瑞士信贷(下称瑞信)欧股跌幅扩大至18%,触及熔断停牌,而瑞信的美股盘前暴跌近30%,创历史新低。市场担心瑞信引爆银行业危机。
北京时间3月16日凌晨,美股主要指数多数下跌,道指盘中一度跌超720点,收盘跌280.87点,跌幅0.87%,纳指收盘微涨0.05%,标普500指数跌0.69%,有色金属、油气板块跌幅居前,美国铝业公司、世纪铝业跌超10%,美国钢铁跌超9%,南方铜业跌超7%,英国石油跌超6%。
新华社北京3月16日电 饱受“病痛”困扰的瑞士老牌银行瑞士信贷银行15日股价暴跌,欧洲股市银行股同样跳水。瑞士中央银行和金融监管机构随即发声,准备提供金融支持。分析师警告,鉴于瑞信的体量和业务规模,一旦“出事”,“将不仅仅是瑞士的问题”。
北京市国有资产经营有限责任公司(下称“北京国资公司”)“入主”瑞信证券(中国)有限公司(下称“瑞信证券 ”)获证监会9项反馈。11月8日,证监会发布公告,对瑞信证券变更主要股东和实际控制人申请提出九条反馈意见,并要求瑞信证券在30个工作日内逐项落实。
界面新闻记者 | 陈靖11月8日,证监会官网信息显示,近日证监会对瑞信证券变更主要股东和实际控制人申请提出了9条反馈意见,并要求瑞信证券在30个工作日内逐项落实。整体来看,反馈意见对北京国资、瑞士银行股份有限公司(下称“瑞士银行”)、瑞银集团都提出了要求。
央视《焦点访谈》7月8日报道,某基金公司交易室副总监胡某涉“老鼠仓”非获利4200万元。经确认,涉案胡某即为工银瑞信交易室副总监胡拓夫,2012年至2015年,动用资金1700万元交易104只股票共113次,累计交易金额高达10亿元,最终非法获利4200万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