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淄博日报/淄博晚报/博览新闻实习生 方菁菁8月10日上午,#为什么年轻人那么热衷于吃瓜#登上微博热搜,引发网友热议。“吃瓜”已成网民日常“吃瓜群众”一词诞生于2016年,源自网络表情包“不明真相的吃瓜群众”,后来有人将“不发言只围观”的普通网民称为“吃瓜群众”。
网络时代,创造出很多网络语言和词汇,很快就被网友们接受,运用,结果令我们这些老年人成了文盲。比如,“吃瓜群众”。以现有的文化知识我们只能理解为一群人在吃瓜,这样的理解肯定会被年轻人耻笑,于是到360百科去请教。
“不明真相的吃瓜群众”是啥意思,今天周彦充百度了一下,整理出来分享给大家,还是挺有意识的。第一种说法来源:群棕是马勒戈壁上的最低级植物,常集体生长,以三聚青胺和地沟油为生,大部分在蜗牛壳中生长,是公务猿和河蟹的食物。
吃瓜,是什么意思?可不是让你去吃西瓜,这是一个网络词语,它的意思点在网络中,用来指那种事不关己,高高挂起,对网络上发生的重要、敏感和热点事件不发表个人意见,只是处于一种围观看热闹的状态。就是这么一种局外人,这么一种现象,网友们把它戏称为“吃瓜群众”。
据7月1日《南方都市报》报道,近日,一段网络视频显示,6月29日,江苏苏州吴中区一高楼上,一名青年男子在边缘徘徊,想要跳楼轻生,而楼下有人用言语刺激他,朝他大喊“不跳不是人”,旁边还有人哄然嬉笑。多名目击者证实,当日21时许,该男子从高楼跳下不幸身亡。
【10大流行语公布】2016年十大流行语公布!快来看看有哪些词语上榜日前,《咬文嚼字》编辑部公布了2016年十大流行语,“洪荒之力”、“吃瓜群众”、“工匠精神”、“一言不合就XX”、“蓝瘦香菇”等词上榜。据了解,此次评选的三个标准是流行、创新、文明。
每当有重大的灾难性事件发生,总是少不了看客的身影,无论天灾还是人祸,总有围观的身影。短篇小说《药》写了一出悲剧,一个年轻的革命者,为了拯救劳苦大众于水火中,牺牲自己年轻的生命,可是,他的鲜血却被当作药引子给一个与他同龄的青年治疗痨病,结果,这个愚昧的药方并没有拯救这个患病的孩子。
语言文字规范类刊物《咬文嚼字》杂志社14日在沪发布“2016年十大流行语”。洪荒之力、吃瓜群众、工匠精神、小目标、一言不合就XX、友谊的小船说翻就翻、供给侧、葛优躺、套路、蓝瘦香菇等流行语入选。“《咬文嚼字》评选流行语的标准始终如一,就是流行、创新、文明。
来源:半月谈网“吃瓜”变“吃人”,“围观”变“围攻”……“吃瓜”跑偏有玄机网络热词“吃瓜”,用来比喻以事不关己的态度讨论八卦丑闻、围观个人隐私的行为。客观来看,社交网络时代的“吃瓜”既是娱乐方式,也是社交方式,某种程度上有助于引发公共讨论、带来意见表达的多元化。
来源:人民雄安网行远 让罗某“社会性死亡”的梁颖,在事件反转之后,本人和家人遭受了网络暴力;污蔑老师体罚孩子致吐血的家长,在事件澄清之后也受到了网友谩骂;“清华学姐”在道歉之后,受到网友关于身材、长相和分数的抨击……类似事件层出不穷。
2016年,中国语言文字规范类刊物《咬文嚼字》杂志社发布了一个非常特别的流行语——吃瓜群众。在明朝历史上,也曾有一位大臣因“吃瓜”而闻名于世,此人名叫张昺,曾任北平布政使,他因为到燕王府吃瓜,成了靖难之役的第一缕冤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