斗争的双方有政见之争,也有朋党之争,最让人感到意外的是便是曾经的朋党战友反目成仇而导致的政治斗争。富弼和韩琦曾经是宋仁宗庆历新政时期的朋党战友,却在宋英宗时期反目成仇,在多次政治风波中站在了对立面,似乎非将对方置于死地不可。
朋党,是中国古代社会引人注目的突出政治现象,从某种意义上说,中国古代官僚政治史同时也是一部朋党史。就整体和宏观的视野而言,朋党是封建统治阶级内部权力斗争的产物,朋党和人们熟悉的政治集团、宗派、帮派、山头、团伙、圈子并无严格意义上的区别,大多数党争是权力之争,利益之争,意气之争,中国历史上因变法改革而导致的党争,如吴起、商鞅变法、王安石变法以及清末康有为、梁启超领导的戊戌变法是改革派与保守派的斗争,具有一定的进步意义,和一般意义上的党争大相径庭,应加以区别。
中国的历史,是文明史,血泪史、也是斗争史。有许多强盛的王朝因为存在“朋党之争”,结果导致了王朝的衰落乃至灭亡,东汉有“党锢之祸”,唐朝有“牛李党争”,北宋有“新旧党争”,明朝的“朋党之争”更是“五花八门”,这些党争都是本着一己私利,而不顾国家利益,虽然他们相争的原因各有不同,结果也不同,但对朝廷的打击和影响却是相同的,那就是加速了王朝的衰退与没落。
因为这两个人,共同牵涉到中国历史上最大的一桩悬案:究竟是谁导致北宋灭亡的?因为王安石在宋神宗的支持下推行变法改革,造成许多弊端,引起扰民、损民的后果,更造就了蔡京等一批政治投机分子,为北宋的灭亡埋下祸根。
六 秦汉以来作为我们中华民族历史上的第六个时代,“秦汉以来”的社会形态,就是社会上层趋势性地“家族平民化”下的“中央集权制”。首先,我们要理解什么是社会上层趋势性地“家族平民化”。在“三皇时代”和“神农时代”,乃至于“少昊时代”,中国社会的基本结构都是“部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