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7-18世纪是欧亚大陆上地缘势力重塑的时代,在沙俄自西向东大举向西伯利亚扩张的同时,中国也发生了一件足以改变东亚地缘格局的大事,清高宗发动了平定北疆厄鲁特蒙古准噶尔部与南疆回部的战略,史称乾隆“西师”。
噶尔丹通过把准噶尔首领的台吉地位上升为汗王地位,在1678年正式建立了一个汗国。因1635年卫拉特盟主固始汗遣使归顺后金,且1646年卫拉特各部首领联名归顺清朝,所以噶尔丹改变了卫拉特与清朝的主从关系,标志着卫拉特蒙古的重新独立。
特别声明:本文内容均引用权威资料结合个人观点进行撰写,文末已标注文献来源及截图,请知悉。清朝初期,蒙古并非铁板一块:漠南蒙古、漠北喀尔喀蒙古和漠西厄鲁特蒙古三足鼎立,当时准噶尔部野心勃勃,欲吞并其他蒙古部落,无疑是悬在清朝北疆上的一把利剑。
引言:提起准噶尔汗国,我们可能并不陌生,毕竟这可是中国历史上最后一个由游牧民族建立的帝国。最开始,准噶尔不过是边疆一个不起眼的小部落,但是短短八十年的时间,准噶尔就逆袭成为了一个游牧帝国,甚至一度可以和清朝相抗衡。
在蒙古各部中,卫拉特蒙古中的准噶尔部是全蒙古最强大的势力,与传统游牧国家的松散部落联盟不同,到了策妄阿拉布坦时代,准噶尔已经成为了一个以西域为中心的国力强悍的集权制帝国,最擅长胖揍大清,拳打沙俄,脚踢哈萨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