剪纸艺术,是中国传统文化的一块瑰宝,是我国非物质文化遗产,有着悠久的历史和广泛地民众基础,传承着中华民族的艺术特色和本土精神。剪纸有很多很多花样,无不用色侬丽,盎然有趣,十分喜人;有的剪纸与书法巧妙结合,又将寿星、仙桃、蝙蝠、仙鹤、牡丹、青松等诸多中国吉祥元素汇入其中,令人称奇。
两对金婚夫妻幸福合影。(西安报业全媒体记者 张佳 摄)非遗剪纸、爱的合影、金色回忆……8月10日是中国传统节日七夕节,在临潼区民政局婚姻登记大厅,一场名为“浪漫七夕,相约临潼”的主题活动吸引不少新人参与。活动现场,精心布置了心形气球和鲜花,营造出浪漫温馨的氛围。
“喜”字是个非常吉利和喜庆的字,在中国式的结婚现场,都有“喜”字的身影,在墙上、门上或窗 户上,人们都会贴上很多“喜”字来表达喜庆的气氛。结婚时的“喜”字在现在大多数都是从店里买来的,而在以前, “喜”字基本上都是自己剪出来。“喜”字的剪纸非常的简单,只需要简单的步骤就可以剪出双喜。
说到剪纸不得不提的就是窗花,窗花是贴在窗纸或窗户玻璃上的剪纸,中国古老的汉族传统民间艺术之一。纸的发明是在公元前的西汉时代,在此之前是不可能有剪纸艺术的出现的,但当时人们运用薄片材料,通过镂空雕刻的技法制成工艺品,却早在未出现纸时就已流行,即以雕、镂、剔、刻、剪的技法在金箔、皮革、绢帛,甚至在树叶上剪刻纹样。
剪纸是一种广泛流传于我国大江南北的民间乡土艺术,南北风格各不相同。它源远流长,孕育于精彩绝伦的楚文化沃土,承“镂金作胜”、“剪彩为人”之古荆民俗造就了众多剪纸艺人,他们以刀剪代笔,剪刻并施,创造了湖北雕花剪纸艺术。
剪纸流传面广,数量大,样式多,基础上比任何一种艺术都更加突出,生活动物的剪纸有,牛,鹅,猫,羊,猪,骆驼等,植物的剪纸有,梅,兰,竹,菊,玫瑰花,牡丹花等等,本身也可以作为礼物赠送他人,如12生肖,窗花,莲花上面有鲤鱼,表示年年有余等等。
高少萍剪纸作品《灵蛇献瑞》 (受访者供图)东南网1月10日报道(福建日报记者 赵文娟)核心提示春节将至,年味渐浓。有一种年味,叫“剪纸迎春”。在福建东南沿海漳浦,剪纸艺术自唐朝起传承至今,已有1000多年历史。
2025年1月13日14时,在青岛西海岸新区大场镇三河埠村的活动室里,十几位妇女围在一起,正做着剪纸手工。完成的剪纸堆在一起,有大红喜字也有成对的鸳鸯,制作精美。她们一边忙着手上的营生,一边聊着村中家长里短。阳光洒在桌上,驱散了冬天的寒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