央视网消息:9月19日,《新闻联播》报道了航天、重大工程、交通等多个领域最新消息:两颗北斗导航卫星成功发射、全球首个多模态地理科学大模型发布、两大国之重器同时投产……重大成果不断涌现,多个领域高质量发展捷报频传,“硬核科技+超级工程”为中国式现代化积蓄澎湃动能。
河南日报客户端记者 胡春娜近日,由科技部组织开展的2022年全国优秀科普作品名单公布,河南科技出版社出版的《中国超级工程丛书》(4本)成功入选。此次科技部从各地方各部门共推荐的484部(套)作品中,经形式审查、专家评审,评选出2022年全国优秀科普作品100部(套)。
遥望珠江口,曾被伶仃洋隔开的两岸城市群,因一座超级工程而紧密衔接——全球首个集“桥、岛、隧、水下互通”于一体的跨海集群工程,这就是深中通道。七年磨一剑,天堑变通途。自开通以来,深中通道车流量始终保持高位运行,总量已突破1000万车次,成为粤港澳大湾区融合发展的重要纽带。
01【关于图书】2020年7月,在历经2000年北斗一号服务中国和2012年北斗二号服务亚太两个阶段后,北斗三号全球卫星导航系统正式开通。从此,由我国建成的独立自主、开放兼容的卫星导航系统,走向了服务全球、造福人类的时代舞台。
本书是第一部讲述中华儿女26年顽强奋斗、攻坚克难、独立自主地建设北斗全球卫星导航系统的报告文学。它以北斗系统建设时间为横线,以各分系统团队攻克重重难关为纵线,立体地描述了在关键核心技术“要不来,买不来,讨不来”的困境下,北斗系统从无到有、由弱到强的建设历程。
大众网记者 魏俊怡 济南报道以宏大的视角、细腻的笔触,以北斗系统建设时间为横线,以各分系统团队攻克重重难关为纵线,立体地描述了在关键核心技术“要不来,买不来,讨不来”的困境下,北斗系统从无到有、由弱到强的艰辛建设历程;以十年左右时间跨度为一卷,描绘百年中国新诗起于青萍之末、浩大于
长篇报告文学《中国北斗》日前已由山东文艺出版社出版发行。作为中宣部主题出版重点出版物、中国作家协会重点作品扶持项目,该书展现了北斗系统从无到有、由弱到强的艰辛建设历程,刻画了攻坚克难、无私奉献的英雄群像。
在第27个世界读书日,由中宣部指导,中国图书评论学会评选出的2021年度“中国好书”在北京揭晓。《中国北斗》由著名科技报告文学作家龚盛辉历时三年撰写而成,是中宣部2019年主题出版重点出版物,中国作协2018年重点作品扶持项目。
“中国智造”系列一共有3册,分别为《超级工程》《尖端科技》《国之重器》,书中选取载人航天、探月工程、北斗导航、中国高铁、港珠澳大桥、量子通信、中国天眼等反映我国科学研究、技术创新及工程装备发展水平的优秀科技项目,展示了伟大的中国智慧和创造能力。
这本书以“共和国勋章”获得者、“两弹一星”元勋、北斗卫星导航系统工程原总设计师、北斗卫星导航系统高级顾问、中国科学院院士孙家栋的人生旅途为主线,讲述了他亲自参与了我国卫星的研制,并在其中担任卫星技术负责人、总设计师的故事,从这本书中读者可以读到中国航天事业发展的闪光轨迹,感受到老一代航天人无私奉献、勇于拼搏的精神。
得益于5G、大数据、人工智能等技术,信息时代的科普形式实现了从图文、漫画到视频的更新迭代,原本“高冷”的科学知识得以更生动地呈现给公众。《全民科学素质行动规划纲要》提出:推进传统媒体与新媒体深度融合,实现科普内容多渠道全媒体传播。
近日,北京科学技术出版社旗下童书品牌100层童书馆出品了《向太空进发》中国航天科学绘本。据了解,《向太空进发》共包含9册,分为三个系列,分别是《向太空进发·中国载人航天科学绘本系列》、《向太空进发·星球探测系列》、《向太空进发·北斗导航系列》。
提起“北斗”,所有人都不会陌生。自古以来,它都是指示方向的重要标志。迷路了就找北斗七星,是中国人祖祖辈辈流传下来的经验。如今,它更是闪耀苍穹的国之重器。虽然很多时候我们用肉眼难以看到,却可以在手机上随时享受这份当代中国的智慧结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