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网直播11月8日讯 11月8日下午4时,全国人大常委会办公厅举行新闻发布会。中国网直播,敬请关注!新华社记者:谢谢主持人,我是新华社记者。刚才许主任介绍了全国人大常委会审议批准增加6万亿地方政府债务限额置换存量隐性债务政策情况,能否请蓝部长对政策考虑做一个详细说明。
1月10日,国务院新闻办举行“中国经济高质量发展成效”系列主题新闻发布会,介绍财政高质量发展成效。两个月之前,全国人大常委会批准了6万亿元的化债方案。按照分批推进的安排,目前进展如何?对于推进落实一揽子化债方案下一步有何考虑?
中国青年网讯10月8日,国新办举行新闻发布会,介绍“系统落实一揽子增量政策 扎实推动经济向上结构向优、发展态势持续向好”有关情况。国家发展改革委副主任刘苏社介绍,今年以来,国家发改委聚焦重点领域和关键环节,围绕扩大有效投资,发挥政府投资的引导带动作用,充分调动民间投资的积极性。
财政部部长蓝佛安表示,化债思路根本转变,将直接增加地方化债资源10万亿元,新增6万亿地方债限额分3年安排。财政部一揽子化债三箭齐发1. 增加6万亿债务限额:全国人大常委会批准6万亿元债务限额,为近年来力度最大化债举措。6万亿元债务限额分三年安排,2024-2026年每年2万亿元。
今日下午,十四届全国人大三次会议经济主题记者会举行,财政部部长蓝佛安、央行行长潘功胜等相关部门负责人在会上披露的数据和内容再次成为债市的焦点。一方面,6万亿置换债发行进程已近半,地方化债取得显著成果,地方债务压力、融资平台数量等大大减少。
国务院新闻办公室将于2023年10月25日上午10时举行国务院政策例行吹风会,财政部副部长朱忠明、国家发展改革委副秘书长张世昕介绍增加发行国债,支持灾后恢复重建和提升防灾减灾救灾能力等工作有关情况,并答记者问。
自全国人大常委会批准新增6万亿元地方政府债务限额置换存量隐性债务后,近期多个省份密集调整预算,透露了当地获得置换隐性债务的发债额度,6万亿化解地方政府隐性债务风险(化债)的“蛋糕”如何在省份中划分日渐清晰。
国家统计局最新发布了前三季度国民经济运行情况,5.2%的GDP增速为完成全年5%左右的预期目标打下了一个非常好的基础。在经济持续恢复向好的第四季度,中央财政增发万亿元国债,且纳入财政赤字管理。这一系列不寻常举动背后,透露出积极财政政策的新动向,也隐含央地财政关系调整的新意。
此次特别国债的发行也意味着,财政政策的使用和发力,未来当有更多创新和突破。在宏观经济形势总体持续恢复向好,但微观主体预期不稳的问题依然存在的当前形势下,信心比黄金还珍贵。图/新华社文 |万喆10月24日晚,我国将增发1万亿元特别国债的消息,引发普遍关注。
根据企业预警通数据,截至3月21日,用于偿还债务地方政府再融资专项债券发行规模近1.4万亿元。中央财经大学教授温来成告诉第一财经,6万亿元置换隐性债务的再融资专项债券快速发行,体现了地方加快落实中央化债政策,这在当前部分地方财政困难之下,有助于缓解地方财政资金紧张局面,有助于推动地方政府融资平台公司按时还本付息,剥离政府融资职能,缓释地方债务风险。
杨德龙 | 立方大家谈专栏作者为了稳定经济增长,减轻地方政府债务压力,中国积极财政政策开始发力。11月18日,财政部宣布两项重大政策进展,一是11月9日将6万亿元大常委会批准的新增地方债务限额下达各地,用于置换地方政府隐性债务,部分省份已启动发行工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