闲来无事浏览网页,发现了一个文章,文章大致内容是说小学语文课本中杜甫的《绝句》两个黄鹂鸣翠柳,一行白鹭上青天中的”行“读音为”xíng“,上了这么多年学,后来又当了老师,一直读一行白鹭上青天,难道是什么时候改了?国家确实经常修订一些字的读音,小学语文课本中,一直收录有我们所熟知的杜牧的《山行》,”远上寒山石径斜,白云生处有人家,停车坐爱枫林晚,霜叶红于二月花“,笔者在读书的时候,斜字的读音确定是读xiá,当时老师的解释是押韵,和后面的”白云生处有人家“以及最后一句”霜叶红于二月花“的韵脚一致。而且这个字只在这句诗中读”xiá“。但是现在小学生语文课本中的拼音标注已经改成了”xié“,关于这些古诗词的读音,在《光明日报》曾经发表过一篇文章,题目是”新版《审音表》公布后,我们如何读古诗文“,文中明确提出《审音表》作为国家规范适合一切场合,当然包括古诗文,并且在第三条指出,面向中小学生的工具书和教科书原则上不应该标注所谓的”古音“和真正的”古音“。所以”远上寒山石径斜“中的”斜“读音改为”xié“是以官方发布的规则,经过中小学编审委员会通过后改的,这个小学教材已经作出注释。
习近平总书记在庆祝中国共产党成立100周年大会上的讲话指出:“中国共产党坚持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坚持实事求是,从中国实际出发,洞察时代大势,把握历史主动,进行艰辛探索,不断推进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时代化,指导中国人民不断推进伟大社会革命。
生活中,可以表示走路、向前进的字有很多,比如走、行、跑,还有现在大家很爱用的“冲”。跑啊冲啊,一听就是速度很快的那种,那你有没有想过——“走”、“步”、“行”,听起来都不紧不慢的,它们有没有速度上的区别呢?
一个朋友说,孩子读杜甫《绝句》的“一行白鹭上青天”,“行”读成了“xíng”,觉得错了,就纠正说要读“háng”。想不到孩子拿出课本,上面确实标注的是“xíng”,于是感到很不解,感叹说这不是失去了原本的涵义吗,没道理呀。其实,在杜甫诗中,“一行”读为“一xíng”,确实更合理。
在中国哲学史上,“知”与“行”的关系,也就是认识与实践的关系,一直是争论不休的课题,朱熹的“知先行后”、“知轻行重”,王阳明的“知行合一”,都曾在一段历史时期中产生了重大的影响,但他们都没有彻底地解释清楚“知”与“行”的关系问题。
行,有háng、hàng、héng、xíng、xìng五种读音,用法各有不同,甲骨文本义十字路口,后引申多重意义,中国古人创造文字极有智慧,常蕴藏深意,如“行”字,无论是本义,还是引申义,似乎所有对成功的定义,几乎都离不开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