南都讯 记者李玲 4月9日,国新办举行国务院政策例行发布会,介绍《消费者权益保护法实施条例》(以下简称《条例》)的有关情况。近年来,一些App过度采集使用个人信息,引起不少消费者的担忧。对此《条例》专门作了细化规定,要求经营者应当依法保护消费者的个人信息。
近日,《中华人民共和国消费者权益保护法实施条例》(下称《条例》)正式发布。4月9日,国新办举行国务院政策例行吹风会,介绍《条例》有关情况。会上,市场监管总局、国家网信办等多部门负责人回应了大数据杀熟、过度收集个人信息、恶意索赔等消费者权益保护领域热点问题。
文/九派新闻评论员 文和刀4月9日,国新办举行国务院政策例行吹风会。会上,国家网信办负责人表示,网购时人脸识别属于个人信息过度收集。这是一个非常明确的声音。经营者收集这些与经营活动无直接关系的个人信息的行为,应当被遏止、喊停。
4月9日,国新办举行国务院政策例行吹风会,有关负责人介绍消费者权益保护法实施条例有关情况。国家网信办网络法治局负责人尤雪云提醒公众:网购时人脸识别属于个人信息过度收集。此类事虽然很少见诸报道,但依然值得警惕和防备。
封面新闻记者 姚瑞鹏一张画皮做千面人,如今话本里的场景在现实中上演,2万3千元的硅胶人脸面具轻松通过人脸识别系统,打开手机,穿过门禁。多地警方提醒,以硅胶人脸面具伪装成新面孔实施犯罪,正成为一些不法分子作案的新手法。
原价几十元的商品,经过批量操作就能标价翻倍?消费者明明下了单,却迟迟等不到货?产品质量差想找商家售后,竟查无此店?……你在网购时是否遇到过上述情况?你知道这可能是恶意店群搞的鬼吗?随着电商行业的蓬勃发展,网络购物成为消费常态。然而,名为“恶意店群”的灰色地带正悄然滋生。
作者:余粒据媒体报道,近日,不少市民在寄快递时都遇到了被要求“刷脸”的事。记者采访发现,让消费者感到疑惑的不仅是寄快递时需要识别人脸,不同下单方式、不同网点对于是否需要人脸识别,标准并不统一,更是令人摸不着头脑。
继恶意羊毛党之后,恶意店群也成为重点治理对象。日前,淘宝升级了《淘宝网开店规范》《淘宝网市场管理与违规处理规范》《淘宝网关于无货源店铺实施细则》等平台规则,直指对恶意店群的治理,升级识别措施、加大处罚力度,为合规经营商家创造好环境。
最近,一条“3万元定制硅胶面具,破解人脸识别系统”的消息热度不低,因为一段时间以来,多地发生了不法分子头戴硅胶人脸面具行窃等事件,以增加破案难度;更有商家公开销售仿真硅胶人脸面具,还承诺高仿真产品能骗过人脸识别系统。以上种种引发各界对硅胶人脸面具的关注。那么,硅胶人脸面具是什么?
最近,一条“3万元定制硅胶面具,破解人脸识别系统”的消息热度不低,因为一段时间以来,多地发生不法分子头戴硅胶人脸面具行窃等事件,增加了破案难度;更有商家公开销售仿真硅胶人脸面具,还承诺高仿真产品能骗过人脸识别系统。硅胶人脸面具真能骗过人脸识别系统吗?
逼真的硅胶人脸面具能“骗”过人脸识别系统吗?目前,在多个电商平台上,有商家出售可定制的硅胶人脸头套,买家只需提供目标人脸的多角度高清照片,即可定制逼真的“硅胶脸”,有商家直言还原度可达九成。定制价格根据面具复杂度和精细度而定,约2千多元至2.
今年上半年,在上海、江苏徐州等地,发生多起头戴硅胶人脸面具,伪装成他人,入户偷盗的案件。利用硅胶人脸面具伪装成新面孔实施犯罪,正成为一些不法分子作案的新手段。这种面具从何而来?真的能轻松通过一切人脸识别系统吗?
今年上半年,在上海、江苏徐州等地,发生多起头戴硅胶人脸面具,伪装成他人入户偷盗的案件。利用硅胶人脸面具伪装成新面孔实施犯罪,正成为一些不法分子作案的新手段。这种面具从何而来?真的能轻松通过一切人脸识别系统吗?
来源:【海报新闻】海报新闻记者 孙杰 济南报道继恶意羊毛党之后,恶意店群也成为重点治理对象。日前,淘宝升级了《淘宝网开店规范》《淘宝网市场管理与违规处理规范》等平台规则,直指对恶意店群的治理,升级识别措施、加大处罚力度,为合规经营商家创造好环境。
电商平台上的全脸面具。截图早前只存在于科幻小说、电影剧集中的“人皮面具”,正在悄然走进现实,也让“换脸”成为暗藏于大众生活中的风险隐患。2024年上半年,在上海、江苏徐州等地发生多起嫌疑人头戴硅胶面具,伪装成他人入户偷盗的案件。
多个电商平台在售的硅胶人脸面具商品页面。 今年上半年,在上海、江苏徐州等地,发生多起头戴硅胶人脸面具,伪装成他人入户偷盗的案件。利用硅胶人脸面具伪装成新面孔实施犯罪,正成为一些不法分子作案的新手段。这种面具从何而来?真的能轻松通过一切人脸识别系统吗?
“人在家中躺,照拿全勤奖。”中新经纬注意到,在二手平台和电商平台,关于考勤打卡作弊的方式多种多样,只需几十元或者几百元,App定位打卡、WiFi打卡、指纹打卡等几种常见的打卡方式几乎都可以“破解”,且永久有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