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千二百年过去了,中国人的婚姻习俗似乎是没有多大的改变的,至少从这首《新嫁娘词》中,看起来如此。《新嫁娘词》为唐代诗人王建所做组诗,我们平时熟知的便是其中的第三首,其一其二则不那么流传甚广,不过全组连起来读,能更好地看到唐代普通人家结婚时的情形。
《新嫁娘词三首》是唐代诗人王建的组诗作品,写的是一位刚刚嫁入夫家的新娘的感受。新嫁娘词三首其一邻家人未识,床上坐堆堆。郎来傍门户,满口索钱财。其二锦幛两边横,遮掩侍娘行。遣郎铺簟席,相并拜亲情。其三三日入厨下,洗手作羹汤。未谙姑食性,先遣小姑尝。在这一组诗中,第三首是最受推崇的。
《新嫁娘词》[唐] 王建三日入厨下,洗手作羹汤。未谙姑食性,先遣小姑尝。译文婚后第三天来到厨房,洗手亲自作羹汤。还不熟悉婆婆的口味,做好先让小姑品尝。拼音注释三日:古代风俗,新媳妇婚后三日须下厨房做饭菜。羹:泛指做成浓汤的菜肴。“未谙”句:意思是还不熟悉婆婆的口味。谙:熟悉。
万里黄山北,园陵白露中。全诗以“入时无”三字为灵魂。新娘打扮得入不入时,能否讨得公婆欢心,最好先问问新郎,如此精心设问寓意自明,令人惊叹。仅仅作为“闺意”,这首诗已经是非常完整、优美动人的了,然而作者的本意,在于表达自己作为一名应试举子,在面临关系到自己政治前途的一场考试时所特有的不安和期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