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青海的麻雀都能喝二两”。这句当地人的俗语,侧面反映了青海好饮的风格。青海省以山地为主,与其他盛产高粱,小麦,大米的酿酒省份不同,这里只能长出青稞,但就是这唯一的粮食,也被爱喝的青海人,用来酿造美酒了。
青海新闻网·大美青海客户端讯 5月20日,走进青海西北骄天然营养食品有限公司,生产厂房上端的一行大字:“牦牛从这里走向世界”,昭示着这家农业产业化国家重点龙头企业、国家高新技术企业、青海省扶贫产业化龙头企业的雄心与志向。
图为互助天佑德青稞酒酿造车间中忙碌的工人。 马铭言 摄中新网西宁1月27日电 题:探访青海青稞酒百年古法酿造技艺作者潘雨洁春节期间探亲访友,青稞酒是青海人饭桌上的“必备单品”。位于青海省东部的互助县,品类丰富的青稞酒产品从节前开始持续走俏。
——青藏好礼狂送!西北骄获“AAA级工业旅游景区”周年庆这个夏天,青海游盛况空前。据官方统计数字:1至6月,青海全省共接待国内外游客824.96万人次,同比增长13.65%;其中入境游客2.06万人次,同比增长89.
青海新闻网·大美青海客户端讯 时过境迁,青海白酒市场早已不是原来的那个市场,青海青稞酒也早已不是原来的那瓶青稞酒。无论是旧瓶装新酒,还是新瓶装旧酒,都已经无法适应当今消费者的口味。在众多白酒品牌逐鹿青海市场的当下,一贯在青海白酒市场根深蒂固的青稞酒,怎样才能锻造成为“青海茅台”?
平均海拔3000米以上的青藏高原,以其独特的地理位置造就了该地区的高寒气候。青海气候干燥、空气稀薄,湖泊众多但可利用的淡水资源少,东部河谷地带较暖,东南湟水流域土壤较肥沃。主产青藏高原特有的粮食作物——青稞。青稞不仅养育了世世代代的高原人民,还是一种富含营养、促进代谢的优质食品。
5月9日,记者走进青海西北骄投资集团有限公司生产车间,只见屠宰加工一体化的生产线上,经过严格清洗、精挑细选、分割预煮、炒卤和烘干、风干等工序后,戴着手套、口罩、帽子,身穿隔菌服的工作人员正在熟练地进行牦牛肉干的包装。
王鹏珍自1991年以来从事青稞酒技术研发工作,在青稞酒产品研发、工艺创新等方面做出了突出成绩,先后发表学术论文5篇,研发科技成果5项,申请专利5项,2006年被青海省人才工作领导小组评为全省优秀高技能人才,2000年、2005年、2010年连续三届被中国食品协会、中国酿酒协会评为国家级白酒评委,2014年被中国食品工业协会、中国酿酒工业协会授予“中国白酒工艺大师”称号。
青海新闻网·大美青海客户端讯 在青海,酒的历史可追溯到新石器时代——海东市乐都区柳湾仰韶文化遗址出土的大量文物中就有谷物和酒器,这些足以证明,早在四千多年前,居住在青海高原上的先民们,不仅掌握了耕稼技术,而且也学会了酿酒。
这期介绍的是青海省,他们的代表选手是曾经的西北之王「青稞酒」。青海互助青稞酒股份有限公司是一家上市公司酒企,主营品牌有“互助、天佑德、八大作坊、永庆和、世义德”等多个系列酒,是全国较大的青稞酒生产企业,也是西北地区白酒行业龙头,被誉为“中国青稞酒之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