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的元旦,据传说起于三皇五帝之一的颛顼,距今已有3000多年的历史。“元旦”一词最早出现于《晋书》:“颛帝以孟夏正月为元,其实正朔元旦之春”的诗中。南北朝时,南朝萧子云的《介雅》诗中也有“四季新元旦,万寿初春朝”的记载。
时节特点清明谷雨季紧随春分,大约时间是清明——农历三月初八或初九、谷雨——农历三月底。清明节气伊始是重要的传统节日清明节,人们会祭祖扫墓、悼念先人,表达对逝去亲人的怀念和敬意,我们在《诗经》当中就可以读到这样的描述:“……我思古人,俾无訧兮。絺兮綌兮,凄其以风。
作者:翁淮南、杨 超(中国国家博物馆)春节是从中华大地上生长出来的独特中华文明标识。当我们走进历史深处,回望收藏在博物馆里的文物、陈列在广阔大地上的遗产、书写在古籍里的文字,春节形成和发展的脉络便如画卷般展开。春节呈现了中国人源于自然的时空观。
2月4日,迎来立春节气,这是二十四节气之首。立,是“开始”之意;春,代表着温暖、生长。立春为“四立”之一,古代“四立”,指春、夏、秋、冬四季开始,其农业意义为“春种、夏长、秋收、冬藏”。古籍《群芳谱》对立春解释为:“立,始建也。春气始而建立也。
央视网消息:梨花风起正清明,万物生发正应时。春节、清明、端午、中秋是我国四大传统节日,其中以清明最为特殊,它是唯一一个以节气命名的传统节日。清明节蕴蓄人文与自然两大内涵,体现天人合一、和谐共生的哲学理念,祭扫和踏青的节俗文化是中国人特有的情感寄托,也是中华文明赓续万年的基因密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