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州区须弥山石窟文物管理所供图中新网银川4月12日电记者12日从宁夏固原市原州区须弥山石窟文物管理所获悉,须弥山石窟壁画修复保护工程于4月1日开始修复。据了解,这是自清代后,百年来首次对须弥山石窟壁画进行修复保护。
李功摄 在山坳里静卧1500余年的宁夏须弥山石窟,突然撩拨了世人的神经。近日,固原市原州区须弥山石窟文物管理所正式启动石窟壁画修复保护工程,对第1窟、第48窟、第50窟、第51窟中共计185.47平方米的壁画进行大规模修复保护。
中新网银川9月7日电 (记者 李佩珊)初秋时节,须弥山旅游景区山巅古松挺拔,山下流水潺潺,苍松翠柏与山寺、亭台楼阁交相辉映。经过3年数据检测和收集,架在须弥山唐代大佛周围的脚手架和保护网日前已全部拆除,大佛再次完全展露,迎接八方来客。中国十大名窟之一须弥山石窟。
来源:【宁夏日报】潘蓉觉得自己每天都在穿越。作为固原市须弥山景区的讲解员,沿山步行,她要把有1500多年历史的须弥山石窟讲给全国各地的游客,让游客感受千年文化。日出日落、斧凿声声。须弥山石窟从北魏孝文帝太和年间开凿,按照惯例,开凿石窟工匠的名字不能出现在石窟的任何一角。
中新社银川8月25日电 题:须弥山石窟如何见证丝路古道上的多民族融合?——专访宁夏固原市文史专家程耀东中新社记者 李佩珊编者按:石窟,凝结人类智慧,汇聚多元文化,记录文明交流。作为石窟遗产大国,中国石窟璀璨如繁星,散落中华大地,串联中华文明发展足迹,勾勒中外文化交流图景。
在须弥山石窟文物管理所干了一辈子,61岁的韩有成始终秉持一个理念:“不能只是管理和看护,要留点东西下来。”须弥山石窟坐落在宁夏固原市原州区,这里是古丝绸之路东段北道必经之地。石窟始凿于北魏,兴盛于北周和唐代,历代都有开凿或修葺,距今已有1500多年历史。
照片里,红色门框成为天然画框,潘蓉侧身站在树下,背景即是远山如黛。 拍摄地点在须弥山石窟景区圆光寺门前,如果眼睛是“取景器”,这里是宁夏须弥山旅游有限公司讲解员潘蓉眼中的“最美取景地”。 从固原市区出发55公里,就来到了位列“中国十大名窟”之一的须弥山石窟。
潘蓉觉得自己每天都在穿越。作为固原市须弥山景区的讲解员,沿山步行,她要把有着1500多年历史的须弥山石窟讲给全国各地的游客,让游客感受千年文化。须弥山石窟远景。 日出日落、斧凿声声。须弥山石窟从北魏孝文帝太和年间开凿,按照当时的惯例,开凿石窟工匠的名字不能出现在石窟的任何一角。
“每上一铲泥,每补一块色,清洗一条线条,我都在与古代原州画师进行‘心灵对话’:‘我这样修,对不对?是不是您当年的心中所想,”4月14日,69岁的壁画修复专家王晓生谨小慎微地修缮着须弥山石窟壁画,生怕破坏了画师们当初的创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