气候变暖下,北极航道或许会成为全球贸易的一条新通道。据第一财经记者获悉,上周,中俄“北极快线1号”在俄罗斯莫斯科州的别雷拉斯特物流中心举行开航仪式,在通过铁路将集装箱运输至阿尔汉格尔斯克港后,从该港口出发,经北极航道至白令海峡,随后经北太平洋西海岸航道海运至中国沿海港口。
该公司的总监表示,因为常规物流路线被中断,所以北海航线非常重要,破冰船预计送一次货物需要30天,俄媒对该策略进行了预估分析,推算出该路线带来的经济效果是可观的,该公司可以在2023年春天正式通过北海航线运送货物,可在明年春夏秋季进行交付。
一带一路峰会在北京召开,本届峰会无疑是空前的盛世,140个国家和地区领导人齐聚中国,开创了新时代下的中华盛世,而本届峰会上,最引人关注的政治明星就是俄罗斯总统普京、普大帝,这是他即俄乌战争以后首次出访非苏共体以外的国家。
破冰突围:从郑和星图到北斗坐标的六百年跨越。这场跨越时空的技术革命,正打破西方五百年的海运霸权:- 冰上“郑和舰队”:中俄联合打造的15艘核动力破冰船,可在零下50度极寒中连续破除3米厚冰层,将通航窗口从3个月延长至8个月;
好消息,中俄北极航线集装箱班轮启动,对帮助中国解决“马六甲海峡之困”,有着不同寻常的意义。日前,中国海运公司运营的一艘集装箱货船已于圣彼得堡港的第一集装箱码头启航,满载着纸张、纸板、化学品、化肥等各类货物,预计经过20多天的航行,它将穿越北极航线,最终抵达中国上海港。
来源:环球时报 在传统亚欧航线服务正常的情况下,北极航线充当亚欧航线“替补队员”的必要性不是那么突出。然而近两年,世人看到亚欧传统航线并非完全平安无虞,仅仅一艘集装箱船、因事故横卡在苏伊士运河,亚欧传统航线就“瘫”了,造成巨大损失。这是发生在2021年3月的“天灾”。
谁也想不到,对北极航线开发一直非常保守的俄罗斯,竟然主动找中国合作了。这放在以前,是一件根本不可能的事情,因为各种原因,俄罗斯并不愿意对外界敞开远东地区的大门,那就更别说北极地区,这里是俄罗斯核潜艇的“游泳池”,也是俄罗斯北部地区的“天然防线”。
当下,由于以色列并没有彻底在加沙停火,胡塞武装正加紧对与以色列有关的商船进行拦截或袭击,对于给以色列撑腰的美国来说,红海无疑“乱成一锅粥”了,于是拉拢多国组建联合舰队去红海护航,结果响应的国家不多,甚至美国的印太盟友澳大利亚还公开拒绝,一艘军舰或一架飞机也不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