然而,在清代,有一个中医奇人,名唤陈士铎,在他的《石室秘录》中曾提到了“王治法”,也就是“王道治法”,而在王道治法的选方中,仅仅选择了一个方剂,而且称它是王道治法的“最妙者”,那么,这个代表王道的方剂究竟是什么呢?
痰湿体质难改善主要是因为痰湿一定有脾虚,脾虚要补,痰湿要除,这个度很难把握。像咱们脾虚了,一般食欲较差,吃得少还肚子胀,经常性大便不成型,舌白胖颜色淡有齿痕,严重者全身怕冷、水肿等症状,这是单纯脾虚,一旦合并痰湿重,患者会出现肚子肥大、胸部发闷、全身沉重乏力,喉咙痰多等不清爽的感觉。
“我最近总是头晕,有时候还恶心想吐,6年前查出来慢性支气管炎,一到天冷的时候就难受,气短、胸闷,咳痰,彭医生,你有什么办法没?这是我看到的一个消息,这种情况一看就是痰上蒙清窍导致头晕;痰浊阻肺,时间日久变成慢支。那么,我今天就来说一张“温阳化痰”方,我用了15年,无一失手!
对于在中医方剂上有所研究的朋友来说,可能早就发现了这一点,即很多药方其实都是在一些基础方剂上,酌量加减一些其他药材后演变而来的,就以千古第一方桂枝汤为例,它作为张仲景最具代表性的一剂药方,几乎也是《伤寒论》以及《金匮要略》中诸多方剂的衍生基本方,而除了桂枝汤外,由小青龙汤以及麻黄汤所衍生而成的方剂,也都不在少数。
现代很多人湿气重,并且肥胖的类型就是典型的“腹型肥胖”,从中医角度来说,就是水气痰集湿聚在此,得想办法加强气机运化从而消散水湿,达到调和脾胃,健康减肥的目的。从中医角度来看,湿气产生的根源在于脾胃虚弱。
来源:金兰中医说许多人都知道,“脾胃为后天之本”,养好脾胃对于我们每个人的身体健康是大有裨益的。但是在现实生活中,却有很多人经常出现脾胃消化功能不行,或者是脾胃虚弱、面黄肌瘦,或者茶饭不思、食不知味等情况,那么这个时候尤其需要重视脾胃的功能。
开栏语:【邹旭诊室故事】栏目是广东省中医院重症医学科大科主任邹旭教授带领团队开办的专刊栏目,将围绕邹旭诊室里发生的真实案例,有故事,有医生的建议和指导,有专业的医学剖析,同时介绍一些效果确切、操作性强、简便廉验的日常调理小妙招,以达到养神健体、培育正气、提高抗邪能力的作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