司徒雷登是一个充满争议性的双面人物,他既对中国的教育发展起到了一定的促进作用,同时,也因粗暴干涉中国内政而受到指责。1876年,他出生于杭州,并在中国度过了一个完整的童年,虽是美国人,他却在中国生活了56年之多。
司徒雷登出生于1876年的杭州,他的父母都是传教士,很早时候就已经来到中国,他们不仅仅是传播教会信仰,也确实为中国人做了一些好事,在杭州还专门修建了女子中学,上学的女学生不仅能够免除学费,甚至学校还给她们提供食物和住宿,对于在校的学生除了传递宗教信仰外,还会教授她们一些先进的思想,建议女子不要再缠足,不要听从家庭的包办婚姻,对于妇女解放也做出了一定的贡献。
随着国共和谈的破裂,马歇尔返回美国,国共内战正式开启,而美国在如何对待中国的态度上则显得“犹豫不决”,既不愿陷入中国内部事务中无法自拔,也害怕在中国以外引发更多的混乱从而损害美国利益,司徒雷登对此并不认同,他希望美国政府应更“积极”地介入中国问题,而不应“被恐惧所左右”。
阅读本文前,您可以点击【关注】成为铁粉,这样才能每天第一时间收到最新的文章推送,免费了解党史热点、领袖过往等相关内容,不忘历史,永记先辈!1945年抗日战争胜利以后,中国人民还没有从胜利的喜悦中走出来,内战的硝烟就在一次笼罩了我国大地。
燕京大学是20世纪初由四所美国及英国基督教教会联合在北京开办的大学,也是近代中国规模最大、质量最好、环境最优美的大学之一,创办于1919年,创始人司徒雷登长期担任燕大校长、校务长,他1946年任美国驻华大使,一生中在中国生活了半个世纪,是一个中国通。
燕京大学的校训是司徒雷登亲自定的,“Freedom through Truth for Service”,这是由圣经中的两句话融合而成的,一句是“你们必晓得真理,真理必叫你们得以自由”,另一句是“人本来不是要受人的服侍而是要服侍人”。
司徒雷登是燕京大学创始人,国府迁台前最后一任美国驻华大使,1949年8月8日,毛泽东写了一篇《别了,司徒雷登》,使得司徒雷登在中国比在美国更知名,他被长期当作是美国对华政策失败的代表人物。对于司徒雷登的评价也褒贬不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