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近看到一个短视频账号,里面的大部分内容是也门人的种地日常,最开始的时候,当地的农民是用小铁锹刨地,这样弓着腰干活,可以说非常累,而且效率很低。中国的网友刷了这个视频后,种地基因开始痒痒,热情推荐他们可以用家里养的牲畜帮忙犁地。
就像城市里堵车,旅游旺季的沙漠也会“堵骆驼”。七月末的敦煌鸣沙山月牙泉,金色的沙丘被太阳烤得滚烫,载着游客的骆驼长队一眼望不到头。网上的争议似乎没影响到这里的生意。一周前,网络上开始流传一则视频:一头被剃了毛、有些瘦弱的骆驼倒在地上嚎叫。
中新网新疆新闻3月29日电(王夫泉 田昆)3月18日,新疆阿克苏地区柯坪县托万巴格勒格村,春风和煦。在村骆驼养殖场的“产房”里,一些村民正在帮助饲养员米吉提·托乎提接生骆驼。当看到小骆驼颤颤巍巍地站起来,大家提到嗓子眼的心终于放了下来,一片欢喜。
通讯员畅耀辉初春时节,阳光明媚,金昌金川区双湾镇一些地块已开始浇灌春水了。在三角城村外一片待耕的农田地里,笔者见到一位骑着摩托车精神矍铄的放驼老人。老人名叫闫大明,70多岁,放驼近20年,他养了24匹母骆驼,收入主要靠卖驼羔和卖驼毛。
我们中国人有着刻在骨子里的种地基因,看见适合种地的地方总忍不住种点作物。就算没有适合施展种地身手的地方,阳台上也要种上几盆小葱,一解蠢蠢欲动的种地之魂。这不,在网上一位据称是来自也门的博主,经常发布一些当地不太先进的耕种方式,比如用骆驼犁地、比如没有小型机械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