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探讨“哪场战争弹药消耗量最多”这个问题时,很多人会联想到持续至今的俄乌战争,或是抗美援朝战争中的上甘岭战役,诚然,这两场战争的弹药消耗量都十分惊人,但与我们今天要讲述的金门炮战相比,只能说是小巫见大巫,这场爆发于1958年的战争,虽然只持续了短短几个月,其主战场金门岛的面积也不足200平方公里,但其弹药消耗量却达到了令人瞠目结舌的程度,甚至在战后留下了足以打造6000万柄菜刀的弹壳,而这些菜刀也成为了当地特产,流传至今,诉说着那段特殊的历史。
文/一 城菜刀厂里的炮弹头1958年8月23日,两个小时内,几万发炮弹从厦门打到了金门,这就是海峡两岸间爆发的“金门炮战”。打到10月25日,毛主席下令:单打双不打。于是一三五七,金门遍地开花,二四六大家休息……到1979年为止,小小的金门被炮轰了整整二十年。
要说金门最有名的特产都有哪些,除了高粱酒和贡糖之外,那必然就是最负盛名的“金门菜刀”,早在上世纪九十年代,金门当地就开始流行起了卖刀具,其中“菜刀”最为畅销,等到两岸之间互通交流起来,它更是成了炙手可热的抢手货。
1944 年,当美军飞机轰炸金门的日军阵地时,吴宗山发现轰炸后的弹壳碎 片的钢材远较岛上的为佳,于是他开始捡拾这些碎片来锻造。农村铁匠必须懂得制造与修理的许多产品中,刀具最为重要,特别是厚重的 菜刀,这是中式烹饪必备的工具。
金门位于中国福建省西南海域,距离厦门仅有10公里,是一座仅有十万人的屯兵小岛。1949年6月之前,国民党军在金门岛上并没有设防,这里也显得十分安静,但是1949年6月,随着解放军南下部队的快速推进,国民党军厦门要塞司令部才成立金门要塞总台。
打造炮弹钢刀。翟山坑道。“固若金汤,雄镇海门”,古时金门因固守福建东南海疆而得名。这个与厦门近到肉眼可见对方建筑的小岛,作为国共最后的交战阵地而闻名。从金门战役到金门炮战,从实弹到宣传弹,隆隆炮响持续了20年。
5月24日,国台办主任张志军参访金门田埔水库、金门酒厂等,了解金门自大陆引水工程的进展情况,并与金门业界代表座谈。他表示,两岸的同胞都希望能有稳定、安宁、幸福的生活,应以民生为重,两岸共同努力为实现两岸同胞的愿望创造必要条件。这是张志军(右一)在结束访问前向媒体讲话。
【环球网报道记者徐亦超】还有不到两个月就将卸任的台湾地区领导人马英九28日表示,他上任后,三个重要目标是打造“自由繁荣与公义的台湾”、“打造和平的台湾海峡”、“打造友善的国际环境”;三项目标大部分都有做到,少数涉及岛内部分没做到的,也比过去做得好。
突然,太武山上的观测哨发现对岸厦门方向升起异常闪光——这是解放军炮兵阵地开火的信号。被击落的米格 - 17残骸中,苏联专家发现了未爆导弹的制导系统,这项技术后来成为苏联AA - 2空对空导弹的研发基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