虽然门口没有似曾相识的红蓝白三色转筒环转不息,但是路人依然可以从落地窗里发型师熟稔的飞剪与顾客镜中的笑靥认出她——今天,经过了半年的修缮,曾是上海最顶级理发厅之一的紫罗兰美发厅,重回故地,在原址淮海中路1838号武康大楼一层重开,营业时间从上午十点半到晚间九点。
现代快报讯(记者 顾潇 文/摄)“有钱没钱,剃头过年。”春节的脚步越来越近,扬州街头巷尾的理发店越发忙碌起来。在扬州有这样一位老人,虽然已经82岁高龄却仍然坚守在理发的一线。在扬州老城区国庆路紫罗兰美发厅,每天早晨都有一位鹤发童颜的老师傅来到这里上班。
南京绒花、惠山泥人、徐州香包等摊位依次排开,琳琅满目的非遗好物,吸引众多市民不停“买买买”;另一边,平桥豆腐、天目湖砂锅鱼头、黄桥烧饼等非遗美食更是香气四溢,令人食指大动……3月16日,由江苏省文化和旅游厅主办的“水韵江苏·家门口享非遗”暨“非遗焕新购物月”启动仪式和线下展示活动
齐鲁网·闪电新闻3月1日讯 “我爱祖国,高高的大山,我爱祖国,长长的大河,我爱祖国,美丽的花朵……”在临朐县东城街道万华社区党群服务中心,一场生动的口才课堂正在进行中。据了解,这是东城街道万华社区联合“红色合伙人”开设的口才公益课堂,将优质专业的服务送到了群众家门口。
“听得懂话”的女发型师晓华在网上爆火,线下也排起了长队,不少人千里迢迢赶到湖南怀化,只为请她给自己理个发。在理发这个行当,江苏人也有自己的门面担当:扬州“三把刀”之一的理发刀。清代,扬州理发刀就被乾隆皇帝“御赐一品刀”。
□王溱这次去扬州原本并没打算理发。然而,厨师的菜刀功夫体验过了,修脚师傅的刀工也领教过了,剩下就差理发师的理发刀还没见识过,好奇让我决定来个“圆满”。打听到酒店附近就有不少理发店,去了几家才知道,都是些时尚美发,跟扬州传统的理发刀扯不上任何关系。
出了正月,理发的人多起来。如今在北京,如果没有烫染等特殊要求,人们完成这件“头等大事”就像出门遛个弯儿,再容易不过,与多年前需要排好几个小时队才能理上发形成了鲜明对比。岁月如梭。昔日的“理发难”早已不见,取而代之的是针对不同人群需求的美发服务。
本周三晚,由江苏省文化和旅游厅、江苏省广播电视总台联合出品,江苏卫视、江苏城市频道共同创制的大型文旅深度探访融媒体节目《你所不知道的水韵江苏》第二季首期节目正式播出。节目播出后,江苏卫视全国市场(CSM71城)收视率1.451%,位列同时段省级卫视第二。
“仇老,我又来啦,提前祝您新年快乐。”1月21日,临近春节,扬州百年老店紫罗兰美发厅门庭若市,排队理发的顾客络绎不绝,来自上海的王先生显然已经是熟客,来到店里直奔仇庆芳大师。“我也是从事理发行业的,每隔一段时间就要来和仇老讨教,他是行业内资深‘听得懂话’的理发师。”王先生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