于是贵族、地主们纷纷把耕地改为牧场,把自己领地上的佃农大批赶走,残酷拆毁和焚烧大批村庄,世代安居的农民被迫到处流浪,这就是英国历史上著名的的“圈地运动”,对于此历史事件,有一个生动的称谓——“羊吃人”,而这一表述便是从本书中而来,马克思在其著作《资本论》中便引用过《乌托邦》中关于“羊吃人”的悲惨情景。
托马斯·莫尔的《乌托邦》,出版于1516年,是一部具有深远影响的政治哲学和社会理论著作。《乌托邦》是托马斯·莫尔在16世纪初创作的一部政治哲学著作,通过虚构的对话体形式,描述了一个理想化的社会——乌托邦岛。
《格列佛游记》是一个冒险故事,涉及船上外科医生勒缪尔·格列佛的几次航行。由于在前往港口的途中发生了一系列事故,最终在几个未知的岛屿上与大小、行为和哲学不寻常的人和动物一起生活,但在每次冒险之后,他都能以某种方式回到他在英国的家,在那里他从这些不寻常的经历中恢复过来,然后开始再次踏上新的航程。
“知人系列”、A.C.格雷林《企鹅哲学史》、大卫·米切尔《乌托邦大道》、侍桁译《雪国》、麦肯齐·沃克 《21世纪的21位思想家》、《收获长篇小说2023春卷》、田耳《秘要》……今年春季,这些文艺好书都将与读者见面。
“文学观澜”是中国作家网在《文艺报》所开设的专刊,其中“茅盾文学奖获奖作家研究”专版旨在总结获奖作品以及当代长篇小说创作的经验,我们邀请作家、评论家或回顾重温获奖者的代表作品,或把脉其创作整体风格,或解析其近年文学创作,力图形成多元立体的茅盾文学奖获奖作家研究新貌。
二十世纪欧洲和美国出现大量各种形式的乌托邦小说,其中关于积极和消极的乌托邦数量最多,不过后者更受关注。为了回应那些不正当的、暴力犯罪和具有明显反效果的乌托邦的尝试,于是人们写了一些非常有趣的反乌托邦小说。
反乌托邦电影中,乌托邦的秩序、恐惧总有一个源头,不管这个源头是傀儡还是一股力量,只要它存在,乌托邦的罪恶便没有洗清的机会。福柯之后,权力不再是一方对另一方的控制,而被看作“鱼”与“水”的关系。福柯认为,权力在流动、循环,每个人既是施用者,又是接受者。
冯周于去年年底出版的虚构小说《蚁群》,挂在豆瓣的“科幻奇幻小说一周热门榜”第一位的位置已经很长时间了。对于《蚁群》而言,“科幻奇幻”这个分类过于笼统,它实际属于一种历史悠久、而在近年来又在流行文化中相当受追捧的文学门类——反乌托邦小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