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一本书中看到这样一段话,大家看有没有道理?“搞教育的人都懂得,最优秀的学生不见得是老师教出来的,首先是爹妈生出来的。尤其是考上清华、北大的尖子生,除了老师教得好、学校和家长抓得紧、学生本人具有良好的学习习惯外,更重要是的他们都有良好的天赋,个个聪明绝顶。
最近在抖音看到很多采访学霸的视频,大部分学霸的说法都是“努力比天赋重要”。而且评论区还有人说,只有考上985高校才涉及天赋,没有天赋通过努力也能考到600分等等评论。作为一名老师,我甚至对一些学霸和网友的认知,感到悲哀。
理科优秀的学霸,典型的偏科,往往理科成绩很好,但英语成绩相对落后,这类孩子看上去很聪明,但比较佛系随缘,天赋较高完全凭借兴趣学习,思维能力强的优势,在理科学科上有着较为明显体现,但在讲究投入度的英语学科,成绩相对不足。
虽然在小学学习学习初中知识,初中学习高中知识越来越普遍,但大多数学生往往只能学个表面,其抢跑的目的不是学有余力,而是担心落后而采取的被动行为,真正聪慧的孩子,是现有的学习内容并不饿能满足其学习要求,包括所在年龄层的知识拓展。
在班级里会有学霸和学渣,这也是学生时代的一个标配称呼,那么班里排第几叫学霸呢?一般在班级里排名第一的是大家公认的学霸,如果能够一直稳定保持在第一名是真的很厉害,但其实除了第一名以外,在班级前五名的都可以被称作是学霸,这样的学生成绩优异,学习努力上进,十分受老师的喜爱,也是班级同学学习的榜样。
我和妻子的一个是博士,一个是名校教师,生了双胞胎,儿子从小调皮,学习一直上不去,到现在5年级了成全班倒数了,女儿很乖,学习一直很好。该想的办法都用了,一点用没有。跟朋友交流,大家都觉得,学习也需要天赋,后天的努力肯定能起一定作用,但是最终靠的还是天赋,真的是这样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