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颅底凹陷症,相信通过近来的介绍,绝大多数人已经并不陌生了。但是你知道颅底凹陷症在诊断中需同哪些疾病进行鉴别吗?为读者朋友们做简单的介绍:脊髓空洞症脊髓空洞症常与颅底凹陷症并存,其临床特征为颈胸段脊髓分布区呈分离性感觉障碍,手部小肌肉多有萎缩,甚至畸形。
颅底凹陷是指枕骨大孔周围的颅底骨向上方凹陷进颅腔,并使之下方的寰枢椎,特别是齿状突升高甚至进入颅底。这种畸形极少单独存在,常合并枕骨大孔区其他畸形,如寰椎枕骨化、枕骨颈椎化、枕骨大孔狭窄及齿状突发育畸形等。临床上,一般将颅底凹陷分为先天型颅底凹陷症和继发性颅底凹陷。
颅底凹陷是指先天性骨质发育不良所致枕骨大孔周围的颅底骨向上方凹陷进颅腔,并使之下方的寰枢椎,特别是齿状突升高甚至进入颅底的病变。对于偶然发现颅底凹陷但是并没有明显症状的患者,一般不需要治疗,但是需要防止头颅部外伤及过度剧烈头部屈伸,禁止按摩颈椎。
胚胎发育期,枕节发育不良使枕骨发育异常,表现为后颅窝狭小,容积减小,常合并上颈节发育或分节异常,表现为寰椎枕化、枕大孔及后颅窝在三维空间上狭小,也就是常说的颅底凹陷。颅底凹陷的严重程度很可能与枕节发育不全的数目有关,数目越多,颅底凹陷越严重。
颅底凹陷症是临床常见神经系统发育异常性疾病,是以枕骨大孔为中心的颅底骨组织、寰椎及枢椎骨质发育畸形,寰椎向颅腔内陷入,枢椎齿状突高出正常水平进入枕骨大孔,使枕骨大孔狭窄,后颅窝变小,从而压迫延髓、小脑及牵拉神经根产生一系列症状,同时可有椎动脉受压出现供血不足表现。
颅底凹陷常导致颅后窝和上颈部椎管有效空间缩小,治疗的目的在于给予足够空间进行减压术。对于偶然发现的无症状者,一般不需要治疗应嘱患者防止头颅部外伤及过度剧烈头部屈伸,颈椎按摩术可加重病情,应为禁忌对症状轻微而病情稳定者,可以随访观察,一旦出现进行性加重,应手术治疗。
全媒体记者 韩冰 通信员 袁方 陈思妤陆师傅今年50岁出头,父母身体都不错,孩子也已经成年,家庭幸福。最近,陆师傅可谓有苦难言!大约2个月前,陆师傅发现自己胳膊发麻,并且越来越严重。“整个胳膊都发麻,手也发麻,从肩膀开始到手指,全都发麻,而且颈部的活动也受到了限制!
近日,湘雅三医院湘雅脊柱外科颅椎专业组巧妙救治一名58岁颅底凹陷症患者。家住湖南慈利的罗大爷十多年前出现不明原因的颈部不适,两年前双手乏力愈发严重,手部肌肉萎缩已十分明显,近一月双下肢行走无力,以至于需要拄拐行走。这些症状都让罗大爷饱受困扰,亦使罗大爷的老伴和子女心急如焚。
【新技术突破】DCER技术治疗颅底凹陷+寰枢椎脱位,西安市第三医院脊柱外科填补省内空白颅底凹陷-寰枢椎脱位是“悬在患者颈部的一把钝刀”,后路寰枢椎复位固定融合手术是重要手术方式,但技术难度大、手术风险高。
颅底界于颅腔底部与眼眶、鼻咽腔、筛窦、蝶窦及颞下窝顶部之间。 颅底是众多血管、神经及特殊感受器集中的部位,其解剖结构极其复杂,该部位发生的病变繁多。在日常扫描中经常会遇到颅底的一些相关病变,很多技师不知该如何扫描,本期对颅底的MRI扫描做一个简单的梳理,仅供大家参考。
潮新闻客户端 记者 郑佳颖 通讯员 吴玲珑45岁,正是好年华,可刘女士(化名)却已经坐上了轮椅。40岁那年,她开始受肩颈痛困扰,转脖子疼,左下肢疼,走路也不稳,脚就像踩在棉花上一样无力,在当地医院,被诊断为颈椎病。
来源:【上游新闻-重庆晨报】2月29日10点,重庆医科大学附属第一医院手术室内,神经外科主任医师晏怡正在为一位颅底凹陷的患者进行手术,手术需要对颅脑连接处进行复位,这是人的身体内最脆弱的部位之一,复位角度稍有偏差就可能出现严重后果。晏怡正在为患者手术。 “垂直复位距离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