来源:新华社 教育将进一步聚焦于激发人的创造性、社交性、情感性人机协同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将比学校出身更重要文 |《瞭望》新闻周刊记者人工智能技术将改写千行百业发展,全球人才培养面临前所未有的冲击。人工智能时代,大国竞争需要怎样的人才?技术变革“前夜”,我国应如何优化人才战略?
今年春节Deepseek出圈,给国内人工智能相关产业和从业者带来了极大振奋,人工智能是培育和发展新质生产力的重要引擎。“人工智能+”行动已经渗透到千行百业。这一变革性技术也将重构教育生态,创新人才培养方式,对教师和学生都提出了更高要求。
来源:【中国教育新闻网】全国政协委员张平文:加强人工智能拔尖创新人才培养全国政协委员、武汉大学校长张平文建议,加强人工智能拔尖创新人才培养。未来,人工智能技术与其他领域的融合将更加紧密,这也意味着该领域对具备跨学科综合素养的拔尖创新人才需求更加紧迫。
5月25日晚,深圳零一学院在南山区西丽湖国际科教城举办了一场面向全社会的公益性公开课,主题为《如何在人工智能时代大规模培养创新人才和促进社会公平》,由原国务院参事、乐平基金会理事长汤敏与其课题团队进行深度讲解,并在线上同步直播。
【世界教育之窗】作者崔丹系中国科学技术信息研究所助理研究员;李国平系北京大学首都发展研究院院长。该研究系北京市社会科学基金规划项目:人才高地建设助推新时代首都发展的阶段性研究成果人工智能(AI)作为新一轮产业革命的核心驱动力,已成为各国科技竞争的新焦点。
1月14日,北京市第十六届人民代表大会第三次会议举行,市长殷勇作政府工作报告。报告提出,要提升优势产业发展能级,完善新一代信息技术、人工智能等产业支持政策。对于人工智能的发展和落地,北京市人大代表张莹就把人工智能应用到了日常工作中。
高校学生团队在研究人工智能机器人技术。今年全国两会期间,人工智能成为代表委员热议的焦点。政府工作报告指出,要持续推进“人工智能+”行动,这对人工智能人才培养提出了迫切要求。为应对人工智能快速发展挑战,世界一流高校探索人工智能教育模式,以期培养高素质复合型人才。
本文作者林镇南,中科科界(北京)科技有限公司总经理;孙丰伟,中科科界(北京)科技有限公司研究员人工智能是新一轮科技革命和产业变革的重要驱动力量,包括中国在内的诸多国家将人工智能列入国家科技战略部署。人工智能已经成为各国创新技术竞争的焦点,而技术竞争的核心是人才的竞争。
【代表委员议国是】今年的政府工作报告强调,坚持创新引领发展,一体推进教育发展、科技创新、人才培养,筑牢中国式现代化的基础性、战略性支撑。高校是培养人工智能拔尖创新人才的主要阵地,必须主动深化人才培养模式改革,强化校企合作,加快培养大批国家急需的人工智能拔尖创新人才。
3月8日,记者从内蒙古自治区师范大学了解到,为积极拥抱数智时代教育变革,深度践行国家教育数字化战略,该校近日发布《“人工智能+”赋能本科教育教学改革行动方案》,全面开启本科教育教学数智化升级的新征程,力求打造北疆教育数字化转型的全新标杆。
在今年的全国两会上,人工智能(AI)与教育的深度融合成为热议话题。今年的政府工作报告提出,要持续推进“人工智能+”行动。在十四届全国人大三次会议首场“部长通道”上,教育部部长怀进鹏回答的第一个问题就与AI相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