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光荏苒,转眼间,我已走过了小学六年的学习生涯。在这六年中,有一个人,让我难以忘怀,那便是我的语文老师——蒋老师。她拥有一双明亮的眼眸,仿佛能洞察人心。每当她身穿旗袍,步入教室,端庄明艳的气质总是让人眼前一亮,仿佛连空气都弥漫着诗意的芬芳。岁月如诗,记忆如歌。
写课是教师从经验走向专业的必由之路,更是教学实践向教育智慧升华的桥梁。特级教师贲友林22年的写课实践印证了这一观点。他以“每日一记、一课一思”的坚持,累计撰写教学手记逾百万字,为一线教师的专业成长树立了典范。
每个孩子都姓“上”| 李红军读了《中国教师报》2月12日评论版的《“我可以”应成学生必修课》,我心有戚戚,不吐不快。当下许多学校把班级分成重点班和普通班,这种分法一般是按照学生成绩高低。这是违背教育规律的,也不符合孔子所说的因材施教理念。
亲爱的老师,9月10日是您的节日,在这里,祝您节日快乐!并道一声:老师,您辛苦了!您是美的耕耘者,美的播种者,是您用美的阳光普照,用美的雨滴滋润,我们的心田才会绿草如茵、繁花似锦。面对讲台,背靠黑板,您把一个个40分钟,用辛劳的汗水和智慧,编织成无数耀眼的光环。
文/江湖花农图片摄影/红地看到了您的白发,想起您的韶华。您的青春被讲台耗尽,您的生命,在学生的成就中升华。最难忘,您把哭闹中的我,从母亲的怀抱中接过,从此开始了我漫长的学海生涯。想起了您教会我第一个汉字的情景,和听到您第一次讲述的安徒生的童话。
感念师恩文/王庆龙恩师吴静先生是我初中时候的班主任兼语文老师。那时候的吴老师刚刚大学毕业,扎着一条长长的马尾,操着一口流利的普通话。在我所接触的老师中,不管是教数学还是语文,大多使用方言,即使老师刻意地使用普通话,发音也不准确,显得很蹩脚。
开栏语:中共中央、国务院印发的《教育强国建设规划纲要(2024—2035年)》提出“强化学校教育主阵地作用”“全面提升课堂教学水平”。名师作为教育领域的先锋力量,其先进的教育理念与独特的教学主张是提升学校教育质量、优化课堂教学的关键驱动力。
来源:人民日报 图①:林业涵和孩子在非遗壮锦课上。受访者供图图②:研支团在龙州县上龙乡上龙村参加志愿服务后合影。许建华摄李佳妮在给学生们答疑。受访者供图早上6点22分起床,6点48分从宿舍出发到教学楼,开启一天的教学工作。课后在办公室批改作业,直到晚上10点半才从办公室离开。
有这样一位年轻教师,她如同一颗璀璨的新星,闪耀在教育的天空,用自己的热情与智慧,为孩子们点亮知识的灯塔。她,就是大方县第六小学三年级(3)班班主任、语文老师付金枝。2019年12月,付金枝踏上了教师生涯的三尺讲台。
*本文为《品读》2025年第3期内容 看到班主任聂老师在孩子的班级群里发了张照片:是一群身穿墨绿色上衣、浅灰色裤子并戴着鲜艳红领巾的学生。虽然孩子们的个头、胖瘦各有不同,但清一色的校服,让着装统一的他们有一种赏心悦目的整齐之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