清明上河图宽24.8厘米、长528.7厘米,绢本设色。《清明上河图》并非只是简单的描绘百姓风俗和日常生活,在商业繁荣的表面之下暗藏玄机,明线下交织着一条令人心悸的暗线,同时又是一幅带有忧患意识的"盛世危图"。
《清明上河图》 《清明上河图》为北宋画家张择端创作的风俗画,是他仅存的传世精品,中国十大传世名画之一,属国宝级文物,现藏于北京故宫博物院。此作描绘的是清明节日北宋都城汴梁(今开封)和以虹桥为中心的汴河两岸各阶层人物活动情景。《清明上河图》宽24.8厘米、长528.
《清明上河图》是中国的十大传世名画之一,此画长528.7厘米,宽24.8厘米。《清明上河图》的画面内容丰富繁多,但是描绘的主题突出鲜明,画卷首尾呼应,浑然一体,这也使得整幅画卷繁而不杂,多而不乱,长而不亢,这在中国乃至世界绘画史上都是独一无二的存在。
《清明上河图》是一幅举世闻名的绘画杰作,出自北宋画家张择端之手,宽24.8厘米、长528.7厘米,以巨幅长卷的形式,“界画”的画法,生动记录了中国12世纪北宋都城东京的城市面貌和时代生活——画卷上共画有人物684人,牲畜96头,房屋122间,树木174株,船25艘,车15辆,轿8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