来源:【人民日报】三角洲是河流与海洋共同作用的结果,当河流搬运来的泥沙量大,而且无强劲的潮流或波浪将泥沙带走时,三角洲就会快速发育,向海延伸。三角洲湿地在洪水调控、气候调节、污染治理和生物多样性保护等方面意义重大大河浩荡,携沙填海,积淀成洲。
俞雪琪云雾弥漫的早晨,我站在大海之滨,脚下是金色的海滩,远方是寂寥无边的海面。茫茫黄海,一片浑茫,太阳从地平线上缓缓升起,明艳、靓丽、璀璨,如同一颗耀眼的珍珠。蜿蜒的海岸线串起了一座座美丽的城市。这座如诗如画的小城,就是这串珍珠中无比闪亮的一颗——如东。繁荣富庶的如东。
现在问大家长江的入海口在哪里,虽说不出具体的地名,可都知道是在上海,如果查阅资料后,就能够得到一个详细的地名——上海的崇明岛。可是,几千年前的长江入海口并不是在上海,而是在镇江、扬州一带入海,太湖也几乎不存在,这一切的缘由都来自长江自身的“填海造陆”功能。
2022年11月21日凌晨0时许,长江口横沙水域见证了中国水下考古新的历史性突破,22根巨型弧形梁组成的长48米、宽19米、高9米、重约8800吨的沉箱装载着古船,经过数小时的水下持续提升后,在打捞工程船“奋力轮”中部月池缓缓露出水面,古船桅杆清晰可见。
这是出土于浙江浦江上山遗址的一粒“万年稻米”。它长逾3.7毫米、宽近1.7毫米、厚约1.7毫米,是稻作文化起源的实物见证。这是迄今为止我国水下考古发现的体量最大的木质沉船——在长江口横沙水域打捞出水的 “长江口二号”。古船残长38.1米,是海上丝绸之路的重要实证。
吴越山川胜概多,彩云楼观郁嵯峨。吴越地区,是长江入海前的最后一站,由长江水冲击而成的平原三角洲,自古就是长江经济带、文化带的龙头城市群。以长江为线,以太湖为心,稠密的水网织就雅致温婉的水乡风貌。今天《绿水青山的中国》(长江篇)走进吴越大地,感受水润江南的独特气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