来源:人民日报 作者:黄美菊戏曲艺术工作者像建筑师,架起戏曲和戏迷的桥梁;像蒲公英,把戏曲艺术播种到大江南北乃至世界各地。万年小黄山的风,徐徐吹来,千年剡溪的水,缓缓流淌。这里是越剧诞生地——浙江嵊州。1923年7月,施家岙村女子科班成立,标志着女子越剧的诞生。
潮新闻 记者 苗丽娜 共享联盟·嵊州 闾高桥目前,嵊州全市有117个民营越剧团,从业人员近万人,去年相关产业总产值达3亿多元。百个民营越剧团,何以传承经典、探索创新,并唱响产业发展大戏?今日出版的浙江日报对此进行深读报道。
来源:人民网-《人民日报》图为嵊州越剧演员在嵊州市甘霖镇东王村演出。陈上利摄核心阅读嵊州修复了一批古戏台,还自发形成了100多个越剧戏迷角,热爱越剧的游客遍布各地,无论何时来到这里,总能找到听戏唱戏的地方。新的传播方式给了传统戏曲不一样的表演机会。
10月22日,嵊州越剧团在天目北京美好节上带来了精彩的快闪表演,同时,也向北京中关村的“码农”们推广了“浙东唐诗之路”,为大家带来了一场传统文化与数字潮流的奇妙碰撞。中关村网红运动达人@法海来了也来到现场,与越剧演员、老师们进行互动。
12月19日晚,“越韵芳传·嵊音同频”越剧折子戏交流演出亮相正在福建福州举行的2024年海上丝绸之路国际文化旅游节(简称“海丝节”)——中外精品剧(节)目交流演出季,吸引民众前来观赏,感受越剧独特魅力与文化底蕴。图为福建芳华越剧院演员在表演越剧《柳如是·婚誓》。
街巷中随时随地上演的沉浸式越剧,游客可以遇到携手同游的梁祝二人。 实习生 刘雨彦 中青报·中青网记者 蒋肖斌 浙江嵊州古称“剡”,是李白笔下的“自爱名山入剡中”,是令杜甫欲罢不能的“剡溪蕴秀异”,这座历史悠久的古城还是中国第二大剧种越剧的诞生地。
新华社杭州1月30日新媒体专电(记者商意盈 魏一骏)大年初二,阳光和煦,浙江省嵊州市三界镇杜联村文化礼堂前,一溜排开了各种摊位,村民们或驻足、或交谈,几条小狗也贴着人追逐嬉闹。文化礼堂里,大红灯笼早已挂好,灯光舞美一切就绪,两百多位村民正在翘首等待着嵊州越剧团送来的“越剧盛宴”。
来源:人民日报 作者:黄美菊戏曲艺术工作者像建筑师,架起戏曲和戏迷的桥梁;像蒲公英,把戏曲艺术播种到大江南北乃至世界各地。万年小黄山的风,徐徐吹来,千年剡溪的水,缓缓流淌。这里是越剧诞生地——浙江嵊州。1923年7月,施家岙村女子科班成立,标志着女子越剧的诞生。
黄美菊戏曲艺术工作者像建筑师,架起戏曲和戏迷的桥梁;像蒲公英,把戏曲艺术播种到大江南北乃至世界各地。万年小黄山的风,徐徐吹来,千年剡溪的水,缓缓流淌。这里是越剧诞生地——浙江嵊州。1923年7月,施家岙村女子科班成立,标志着女子越剧的诞生。
11月3日,我来到位于嵊州的嵊州越剧艺术学校,参加了该校的60周年校庆。这所坐落于县级市嵊州的中专艺校,为中国戏曲界培养了无数优秀人才,知名校友诸如歌手白雪、李玲玉,“梅花奖”获得者、知名越剧演员徐铭、蔡浙飞等,都曾在这里学习进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