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消费者张女士向澎湃质量报告投诉平台反映,她6月28日在“豆神听听轻学堂”平台花费19960元为孩子购买了“游轮研学游”项目,原定8月9日从上海出发,乘坐游轮在扬州、南京、池州、九江、武汉停靠并上岸游览。
今日女报 / 凤网记者 欧阳婷 实习生 樊佳宜近日,湖南“小辣椒”们抵达哈尔滨的消息火了——4 名老师带队,领着 8 名孩子开始研学旅行,再次让研学话题上了热搜。濒临春节小长假,计划带娃出行的家长也不少,尤其是出国研学旅游团特别受欢迎。可是,跨境旅行过程中也可能遇到众多问题。
潮新闻客户端 记者 吴越 实习生 蒋雨恬 陶景成暑假开启,潮新闻记者发现,全国近20个省市已发文明令禁止学生参加“商业支教研学”项目。浙江、黑龙江等地的教育主管部门在明确研学概念的同时,也进一步明确了研学目标以及发展规范。
公共服务部中国(海南)南海博物馆为进一步规范馆内研学活动,助力到馆研学团体安全、有序参观,共同营造文明良好的参观环境,切实发挥本馆的教育职能,现将研学团体预约参观有关事项予以公告如下:一、服务对象各类学校、教育机构,旅行社、社会团体等。
暑期,中小学生“研学游”成了热门话题。然而伴随这一热潮,各种问题也逐渐浮出水面。据媒体报道,清北学霸零距离、我在故宫上大学、跟着院士去旅行……形形色色的“研学”线路引爆北京旅游市场的同时,价格不菲的研学游却屡屡出现“多方抢滩、价格虚高、货不对板”的问题。
近年来,研学热兴起。有的家长在假期会选择给娃报上一段研学旅程,让娃开阔眼界的同时增长见识。这不,广东一名家长就在暑假花费数千元给女儿报了名校游,想让娃感受下名校风。谁料,这主打名校体验的游学团却名不副实,原本主打的清华、北大等游学点都被取消,宣传的学霸陪同游也不知真假。
新重庆-重庆日报 记者 周盈10月11日,重庆消委会发布《2024前三季度受理消费者投诉情况分析的报告》(以下简称《报告》)显示,2024年前三季度,重庆市消委系统共受理消费者投诉6291件;按时办结6267件,按时办结率99.62%,同比上升3.
1月9日,湖南“小辣椒”们抵达哈尔滨的消息火了——4名老师带队,领着8名孩子开始研学旅行,再次让研学话题上了热搜。濒临春节小长假,计划带娃出行的家长也不少,尤其是出国研学旅游团特别受欢迎。可是,跨境旅行过程中也可能遇到众多问题。
新京报讯(记者慕宏举)近日,新京报记者从北京市东城区人民法院获悉了一起研学纠纷案。该案中,消费者签署研学合同后因个人问题不能参与活动,要求退费被拒后起诉研学主办方。法院认为,签有人身属性研学合同的消费者特定情况下可以解除合同,但仍应承担相应责任,故酌情支持消费者部分诉讼请求。
学生参加研学活动7月初的一个中午,刘桦坐地铁途径五道口站时,一群戴着小红帽、身穿蓝色马甲的孩子在两位成年人的吆喝下挤进了车厢。这一行有近20人,领头的是一位手持小旗的中年女子,队尾还缀着个年轻女孩,不少孩子热得满头大汗,干脆在两节车厢的连接处席地而坐。
随着暑假来临,各地迎来研学高峰期。但近年来,研学俨然成为了一门“生意”,不少研学旅行费用动辄几千,却“游而不学”。“清北门口拍照打卡”“一半行程在路上”“好几千的研学费,既学不到东西,也玩不尽兴”,这是不少人对研学旅行的评价。
北京大学再次出手了——7月24日,北京大学发布《校友预约入校违规情况通报》。通报称,7月21日,一个校外研学团队由部分校友通过预约同行人员的方式,拆分预约139名学员入校,北大将关闭相关46名校友的预约权限。这不是北大首次对研学团队违规入校出手。
在刚刚结束的暑假里,研学游持续火热。这种研中有游、游中有学的模式受到不少家长和学生青睐,更有不少机构和景区开通专门的研学游路线,设计研学品牌,给消费者提供更多选择。但记者看到,在研学游火爆的同时,一些脱离研学内涵,以“拍照打卡”“走马观花”为形式的伪研学依然存在。
暑假将至,一些研学、培训机构推出的“公益支教”“公益研学”项目,开始在网上展开营销。这些项目主要面向学生群体招募“志愿者”,到相对偏远的地区,如四川凉山或云南彝良、贵州从江等地,参加“支教研学”活动,7天时间,一人收费上万元。既是“公益”,为何一周收费上万元?
纵览新闻记者 高鹏飞近日,北京市文化和旅游局发布《北京市旅行社组织或承办未成年人研学旅游服务规范(3.0版)》(简称《规范(3.0)》,就全市旅行社组织研学旅游服务提出具体要求,其中提出,严禁打着清华、北大等名校旗号收客。
小学校有将近十五年没有组织过春游或研学活动。新来的校长认为现在的孩子不能在校园里读死书,死读书,校长说就算顶着安全的压力也要组织孩子们活动,开阔视野,增长知识。此次活动由第三方组织,包括参观革命烈士纪念馆(免贵),参观汾酒非物质文化遗产博物馆及实践操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