途经盆地、山区、河谷、高原及十余条大断裂带,百公里连续爬坡和隧道穿行,沿线气候环境复杂多变……11月28日,川西北首条铁路——川青铁路青白江至镇江关段正式通车,封面新闻采访到首发司机何宇和陶涛,揭秘在四川首条高原、高寒铁路线上开动车有多难。
中新网阿坝2月20日电 题:守护川青铁路的“攀登者”作者 王鹏 李文航 谢欣踩着积雪,沿着将近70度的陡坡攀爬一个多小时后,“攀岩小队”终于抵达距川青铁路垂直高度达500多米的巡查点。寒风凛冽,大家顾不上休息,抓紧扫除山上的危岩,检查防护网安装情况。
川青铁路青白江东至镇江关段从成都平原攀升至川西北高原,自安州站起有连续百公里的隧道。记者亲测发现,动车在隧道里穿行,手机信号始终满格,刷剧一点不卡顿。为何信号会这么强?听听专业人士怎么说。(封面新闻记者 曹菲 梁家旗 冷宇)【如果您有新闻线索,欢迎向我们报料,一经采纳有费用酬谢。
【来源:茂县人民政府_政务动态】3月16日,川青铁路站场连接线建设现场传来振奋人心的消息,中心隧道顺利贯通。这一关键节点的突破,为川青铁路“公铁联运”体系的完善奠定了坚实基础,预计整个项目将于2025年6月建成通车。
来源:【中安在线】近日,川青铁路甘青段全面进入建设高峰期。川青铁路是我国“八纵八横”高速铁路纵向主通道兰(西)广通道的重要组成部分,正线全长832.96公里,设计时速200公里。在我国铁路“八纵八横”宏伟蓝图中,川青铁路犹如一颗璀璨明珠,镶嵌在西部“天堂”。
科技日报记者矫阳记者9月2日从中国铁路成都局集团有限公司获悉,自川青(四川成都至青海西宁)铁路镇江关至黄胜关(镇黄)段开通以来,川青铁路成都至黄胜关客流持续火爆,首班车定员1226人,上车人数达1391人,上座率达114%。
来源:中国日报网 从“一条线”到“一张网”,在翻天巨变中,“蜀道难”成为历史,正从“蜀道通”迈向“蜀道畅”,一条条超级蜀道,勾勒出巴蜀大地的万里通途。截至2023年底,四川省铁路营业里程6471公里,其中高铁1874公里。
原标题:【坚定信心 实干争先】川青铁路:节后复工再掀建设热潮甘青隧道进口施工现场。王伟才 摄管理人员指挥三臂凿岩台车作业。王伟才 摄青海新闻网·大美青海客户端讯 2月8日,我省重点工程项目——川青铁路迅速复工复产。施工现场重归往日的忙碌,各项作业秩序井然,掀起新一轮建设热潮。
◎本报记者 何 亮列车疾驰,让曾经遥不可及的目的地变得近在咫尺。11月28日,川青铁路四川段开通运营一周年,累计发送旅客超1100万人次。这条全长836公里、设计时速200公里的国家Ⅰ级双线铁路,是目前全国已建成难度最大的铁路之一,它的开通运营,让群众出行变得更加快捷高效。
封面新闻记者 曹菲 梁家旗 实习生 杨蕊蔓 摄影报道途经盆地、山区、河谷、高原及十余条大断裂带,百公里连续爬坡和隧道穿行,沿线气候环境复杂多变……11月28日,川西北首条铁路——川青铁路青白江东至镇江关段(以下简称“川青铁路”)正式通车,封面新闻采访到首发司机何宇和陶涛,揭秘在四
来源:中国日报网 金秋十月,九寨沟和黄龙景区迎来一年中最美的时节。随着川青铁路成黄段开通,从成都东站到黄龙九寨站最快1小时39分可达,极大方便沿线各族群众出行,为旅游等产业促进经济发展,为保护沿线生态环境,维护民族团结具有重要意义,让蜀道不再“难”!川青铁路走出一条“致富路”。
在选线、建设和运营中最大限度保护沿途生态环境——川青铁路与绿色同行(美丽中国·重大工程中的生态细节⑧)川青铁路线路示意图。成兰铁路公司供图核心阅读从成都平原的绿意盎然,到青藏高原的辽阔壮美,川青铁路如同流动的诗行,穿越层峦叠嶂,蜿蜒而上,连通川、青两地。
原标题:项目发展正当时 建设热潮勇向前——川青铁路青海段建设一线见闻尖扎黄河特大桥施工现场。谢梦茹 摄工作人员操作小型构件预制生产设备。殷之皓 摄青海新闻网·大美青海客户端讯 金秋九月,硕果累累。抢抓进度,提质增效。
来源:【四川日报-川观新闻】川观新闻记者 王眉灵“高川到茂县,14分钟就到了,当年坐车可是要4个小时!”11月26日,川青铁路青白江至镇江关段车票正式开售,刘国强迅速抢了三张票。去年跃龙门隧道双向贯通后,他虽已调离川青铁路项目部,却时刻关注着这条铁路开通的消息。
川观新闻记者 王眉灵/文 陈旻翔、赵丹、黄潇/图片、视频“通啦!”5月11日上午,阿坝州松潘境内,海拔2800米的群山深处传来阵阵欢呼。当天,随着最后一部分围岩被凿通,四川至青海铁路(以下简称“川青铁路”)德胜隧道贯通,川青铁路镇江关到黄胜关段最后一块“硬骨头”被拿下。
其中,成兰铁路成都(青白江)至黄胜关段,线路正式命名为川青铁路,青白江至黄胜关段简称“川青铁路成黄段”。沿线车站名称确定为:青白江(既有)、三星堆、什邡西、绵竹南、安州、高川、茂县、石大关、叠溪、镇江关、松潘、黄龙九寨、黄胜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