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倒马针的意义倒马一词虽然在董老师临床时几乎每日皆会提到,但在董老师的著作《董氏针灸正经奇穴学》中并未见及,只有在两处提到回马针:在34页“后椎穴”说:“两穴通常同时用针,即所谓回马针,效力迅速而佳”,在58 页指出:“一重,二重,三重穴同时下针(即所谓回马针),为治上述各症之
今年,很多不是医疗界的人都知道了一种疗法——“穴位注射”,通过李医生穴位注射苯酚,大家发现原来有这样一种疗法,可以预防外感。其实穴位注射没有那么神奇,也不是一无是处,更不是有的人眼里用来哗众取宠的“大恶不赦”,它只不过是一种疗法,有它的特长,有它的适应症,也有它的禁忌和注意事项。
“之前他自己走路、吃饭、穿衣服都不得行,现在说话顺畅了,基本能自理,比预期的好多了。”近日,荣昌居民郑爷爷因“脑梗死后遗症,言语欠清、左侧肢体活动不利1月,糖尿病”等症状来到荣昌区中医院针灸科住院治疗,经过针刺、气压波、电子生物反馈疗法治疗20天后,患者症状明显缓解。
董氏奇穴内容计有七百四十余穴,分别散布于手、臂、足、腿、耳及头面等处,虽不若十二经络之循环不断,相接无端,但亦有一定脉络可寻,规律而简单,例如指部称「一一部位」,手掌部称「二二部位」,小臂部称「三三部位」,大臂部称「四四部位」,足趾部称「五五部位」,足掌部称「六六部位」,小腿部称「七七部位」,大腿部称「八八部位」,耳朵部称「九九部位」,头面部称「十十部位」,另有「前胸部位」及「后背部位」。
循法:指在针刺前或针刺后留针过程中,医者用手指顺着经脉的循行径路,在腧穴的上下部轻柔循按之方法。2循按或拍叩,用拇指指腹,或第二、三、四指并拢后用第三指的指腹,沿腧穴所属经脉的循行路线或穴位的周围进行循按或拍叩。
神针八法是明代针灸学家高武的针刺补泻手法,载于《针灸大成》卷四,主要概括了针刺时的八个注意事项及方法,是针灸手法的基础,包括了进针前的准备、龙虎交战针法、进针注意、如何补泻、特殊补泻手法、晕针、滞针的处理。
本系列文章《和于大夫从零学中医》追求在非中医专业读者、普罗大众学习本系列内容后,能明白中医基本原理,掌握相应的核心操作,可以使用与此相关的中医、中药、针灸等知识对日常生活常见的健康问题进行安全、合理、有效的处理,突出中医真实而有效的预防保健,乃至的治疗作用。
在针灸里,找穴位简单,扎针简单,最难的无疑就是手法了,所以有人说“针灸不传之秘在于手法”,相当于方剂不传的在于剂量一样,记得上学的那时候,我的针灸老师,在大课里放了一段郑魁山的操作视频,肯来想拷贝的,结果老师下课以后直接就删了,又回到电脑垃圾桶里删了,现在想来,老师真是“煞费苦心”。
灵骨大白妙用灵骨大白妙用灵骨,大白为吾恩师 董公之第一大奇穴,现就个人临床二十年心得,不揣愚陋,作一简介,以飨读者。要用董氏奇穴,第一个步骤,当然须先明位置,第二明穴性,第三须有正确的诊断。如能将前三点了然于心,那么用起来就可得心应手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