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只有有家的时候,心灵才是有停靠的。”自5岁被拐,贵州女孩杨妞花就过上了漂泊的生活,自卑、讨好、怯弱,她唯有更努力地生活,希望爸爸妈妈早点找到她。被拐26年后,她终于找到了魂牵梦萦的家,但父母早已双亡。一年后,她将人贩子余华英送上法庭。
“我想要一副织毛衣的签子。”1995年,时年5岁的杨妞花有一个这样的小心愿。她牵着邻居家小姐妹,跟着对方的妈妈余华英一同外出买毛衣签子,她答应姐姐桑英,“回来也给你带。”余华英带着杨妞花,从贵州贵阳一路辗转到达河北邯郸,将她卖了2500元。年幼的杨妞花不懂什么是“拐卖”。
极目新闻记者 邓波贵州毕节织金县的三月春光明媚,漫山遍野的樱桃花盛开,花香随风飘荡,正如杨妞花的心情一样。据贵阳市中级人民法院消息,经最高人民法院核准,2025年2月28日,贵州省贵阳市中级人民法院依照法定程序对余华英执行死刑。
“阿布代,阿布代(苗语:外婆)”。杨妞花像小时候一样叫着外婆,抱着外婆撒娇。 外婆85岁生日那天,杨妞花带着养父一同到贵州织金县给外婆庆生。“外婆在想女儿,我也在想妈妈。”杨妞花说,她想把外婆的生日办得开开心心的,弥补自己的遗憾,也弥补外婆的遗憾。
2024年12月19日,贵州省高级人民法院对余华英拐卖儿童案作出重审二审宣判。1993年至2003年间累计拐卖17名儿童,造成12个家庭骨肉分离的余华英被判死刑。余华英最终是被一位自己拐卖过的孩子送上了法庭。她叫杨妞花,她的父母因遭受女儿被拐的厄运而英年早逝。
她叫李素燕,也是杨妞花。这两个名字,如同她微信头像里隔着一面镜子的两个身影。从李素燕找回杨妞花,34岁的她,用了29年。杨妞花,是父母给她起的名字。她想找回的,不只是名字,还有家,“一个站在猪圈上就能看到山洞、屋里有父母和姐姐的家,一个总是充满笑声的家”。
央视新闻 今天(11日),余华英拐卖儿童案在贵阳市中级人民法院重审一审开庭。当年被余华英拐卖的杨妞花来到法院参加庭审。她希望余华英能得到严惩,维持死刑宣判,让人贩子不敢再拐卖孩子。“想到破碎的家庭,含恨而终的父母,我能不恨吗?
10月25日,备受关注的余华英拐卖儿童发回重审案一审宣判,余华英被判死刑。走出法庭,杨妞花被媒体和寻亲家庭团团围住。“曾经伤害我们的人,得到了严惩。”她说。被拐杨妞花的人生,从5岁时被改写。杨妞花的家离贵州织金洞只有5分钟车程。这是一片喀斯特地貌发育完整的地区,溶洞遍布大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