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正值秋粮作物提升产量关键时期,也是各类病虫害发生的主要阶段,河南安阳县(示范区)抢抓晴好天气,积极开展“一喷多促”工作,实现提产量、保丰收、保质量的目标。截至目前,全县已完成防治玉米南方锈病和秋粮“一喷多促”服务作业面积33.6万亩。
内黄县楚旺镇堤上村“一喷三防”作业现场。(徐斌艳 摄) “一喷三防”护航小麦丰产 安阳融媒记者申昕 5月8日上午,和煦阳光洒布龙安区东风乡申家岗村的青绿麦田,苗条的麦穗在微风中摇曳,一片生机勃勃的景象。
来源:【湖南日报】8月23日,洞口县竹市镇秀丰村,农技员利用植保无人机对水稻进行“一喷多促”作业。连日来,该县组织农技员深入田间地头开展水稻、玉米、大豆等农作物的“一喷多促”作业,助力各类粮食作物提质增产。“一喷多促”是应用在水稻、玉米、大豆等农作物生产上的一项稳产增产技术。
当前,正是秋粮成熟的关键期,我省各地强化财政支持,狠抓技术指导、项目实施、防灾减灾,各级政府安排救灾资金1.2亿元支持高温干旱地区落实防旱抗旱措施,安排7740万元支持玉米、大豆“一喷多促”,奋力夺取全年粮食丰收。全省1.
河南日报客户端记者 马青竹 通讯员 孔得鹏当前,正值玉米生长关键期,为有效防治玉米病虫害,确保玉米稳产、增产。连日来,开封市积极行动,抢抓有利时机,因地制宜实施 “一喷多促”。目前,全市已投入资金1364.3万元,集中用于秋粮“一喷多促”工作开展,助力粮食丰产丰收。
来源:【濮阳日报】本报讯 (记者 岳彩寒 通讯员 张红亚) “嗡嗡嗡……”近日,在南乐县千口镇的田间地头,一台植保无人机正稳稳起飞,按照设定的路线进行作业,所到之处,阵阵白雾均匀喷洒在叶子上,为秋作物送去“营养液”。
日前,在诸城市2023年玉米单产提升整建制推进县项目相州镇千亩方里,四架植保无人机来回穿梭,这是相州镇正在对玉米进行“一喷多促”作业。在技术员的遥控指挥下,无人机灵活地穿梭在玉米大田上空进行施药作业,雾化后的药物均匀铺洒下来,短时间内就完成了千亩玉米大田的农药喷洒任务。
当前,中原地区的小麦已经进入灌浆期,这是小麦产量形成关键期,也是锈病、白粉病、蚜虫等病虫害易发高发期。在河南省产粮第一大县,素有“豫北粮仓”之称的安阳市滑县筹措项目资金一千多万元,开展“一喷三防”作业,进行大规模植保无人机防治,为夏粮丰产丰收保驾护航。
河南日报客户端记者 李旭兵 通讯员 张桢睿“前期我们已经做好了排水的准备,但瞬时水量依旧较大较猛。”7月31日一大早,安阳县瓦店乡王贵庄村种粮大户张洪文就匆忙赶到了地头。他抹了一把脸上的汗水说,“幸好有农业部门帮助调配了排水设备,田里积水排得比较快。
河南日报客户端记者 李林宇 安阳融媒记者 郝亚伟白璧镇西裴村依托文旅发展,绘就了一幅产业兴旺、生活富裕、生态宜居的农村新画卷,群众幸福感不断增强……△白璧镇西裴村一角瓦店乡东路村依托高标准良田建设,成立了股份经济合作社、种植专业合作社、农机公司,实现土地流转后的播、种、收,一体化
全力拼经济 奋战开门红 跑好开局“第一棒” 奋力冲刺开门红 ——安阳县(示范区)节后生产一线见闻 记者 郝亚伟 通讯员 张桢睿 朱朝霞 2月6日,记者在安阳县(示范区)走访时发现,当地干部群众全力以赴抓生产,各生产企业赶订单、抢市场,竭力跑好“第一棒”,奋力冲刺开门红。
4月18日以来,河南省安阳县根据疫情防控形势将部分村庄设为封控区,严格执行“区域封闭、足不出户、服务上门”的管理措施。目前该县区内约47万亩小麦已经进入抽穗扬花期,既是产量形成的关键时期,也是各种病虫害的高发期。记者走进封控区,看看那里的田间春管是如何进行的。
针对网友问询的河南省安阳市安阳县、汤阴县撤县设区问题,官方近日回应称,“暂无相关区域调整计划”。10月20日,有网友在人民网领导留言板向河南省委书记王国生留言问询称,“想咨询一下:1.安阳县撤县设区完成了吗?2.汤阴县何时能撤县设区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