Y情之下,说个体和群体的利害关系很难,这场争论像极了二千年前的中国中原,易中天认为当时论战的一方是被严重低估一位大咖,是中国最重要的思想家,他就是先秦的杨朱,这位发明“一毛不拔”成语的“自私”家伙是名副其实的当代金句制造机。
左和右实际上是社会生态的两个面,由于二战后右翼势力表现可憎,极右翼人设崩塌,人们提起右派,总是如狼似虎,加之战后左派长期执政政坛,舆论掌握在他们手里,难免对右翼丑化有加,更是把右翼的部分主张断章取义引向极端。
民亦劳止,汔可小康。惠此中国,以绥四方。无纵诡随,以谨无良。式遏寇虐,憯不畏明。柔远能迩,以定我王。——《诗经 大雅 民劳》2021年,我们全面建成了小康社会。可是小康到底什么意思呢?有人说,小康不就是“温饱”和“富裕”之间的状态吗。
#夏日鉴片官#动漫《一人之下》是2016年出版的一部国漫,讲的是一群具有超能力的人,但这个超能力很有是中国风,比如主角张楚岚的“金光咒”和“阳五雷”,张怀义的“炁体源流”,无根生的“神明灵”,风天养的“拘灵遣将”,陆瑾的“通天箓”……遣词用字一看就是产自中国。
上篇谈了下生死,人能够掌握的只是从出生到死亡这段时间,这段时间就是人生,那人生的意义是什么?此外,中国自古以来,都是一个农业社会,因此,在思考人生的意义,更多会从人与人之间的社会关系出发,儒家的“礼”,其实讲的就是人与人之间如何相处,在这个前提下,人其实是社会这个大型礼仪现场的一部分,那人的意义,就是在这场延绵不绝的礼仪中,扮演好自己的角色;
《道德经》第十三章,是争议最多的一章,但多含有宗教化解读倾向,正如民国老学专家蒋锡昌所云:此段经文,诸家纷异,鲜有同者。即使是同一个人,在解释这一章时,也难免世俗与宗教交织、前后语义不能贯通的问题。原文:宠辱若惊,贵大患若身。何谓宠辱?宠之,为下得之若惊,失之若惊,是谓宠辱若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