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我发现18岁那个阶段,我们最容易成为文艺青年。或者更容易喜欢文艺的电影,书籍,故事,和文艺有关的生活方式。比如喜欢摇滚乐,民谣的大部分是年轻人,我的这个说法在音乐节上最有说服力。大多数阅读《你是人间四月天》,抄写徐志摩的诗的也是年轻人。
潮新闻客户端 记者 陈新怡 通讯员 刘岳古砚台四大名谱齐聚首、民间收藏最大最完整的徐渭画卷、“秘不对外”的张大千研究档案、唯一存世的袁克文日记、收藏市场所见篇幅最大的茅盾诗册……西泠二十周年秋拍即将启幕,杭州国际会议中心洲际酒店挤满前来看预展的观众。
本文选摘自《双药记》一书“后记”,作者梁贵柏在这篇“后记”中回忆了六七十年代上海弄堂中一个酷爱文学的少年是如何被化学、被奎宁和青蒿素所吸引,而后在改革开放的浪潮下踏出国门、赴美深造,走上新药研发的事业道路。一个“文学少年”刚刚觉醒,“文革”就结束了,紧接着,高考恢复了。
敢于表达是一项被低估的能力不知道大家有没有觉得,现如今我们好像很害怕“深度表达”:三行以上的文字容易被称为“小作文”;稍微多显露一点情感会被说是“矫情,emo”;“文艺青年”这个词多了一丝嘲讽的味道,而它的本意只是热爱文学艺术、内心丰富敏感的人而已;因为怕被别人说故作高深,所以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