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業作为国产新兴的一家车厂在去年推出跨界踏板赛博ADV150后就进入了大家的视野,凭借隆鑫的水冷引擎和丰富的配置让车友印象深刻。前不久曝光的一台复古踏板喀秋莎150也在最近正式上市,售价上为13999元。售价上基本与同级150差不多,那么让我们一起看看这台新的复古踏板如何吧!
在今年的俄罗斯阅兵中,中国人民解放军三军仪仗队时隔5年再次亮相莫斯科红场。此前的彩排中,他们迈着整齐的步伐,用俄语高唱《喀秋莎》,惊艳了俄罗斯街头,被中国网友称为“中国第一门面担当”。实际上,这首苏联歌曲创作灵感来自中国,背后还有一段鲜为人知的故事。
一:起源早期原始火箭源自中国,在14世纪晚期,军用火箭被用于欧洲的战斗。到了17世纪,军事火箭技术在欧洲广为人知,第一枚现代军用火箭是英国发明家威廉·康格里夫爵士设计的东西。他改进和标准化了各个部件,成为火箭家族,重量从6磅到300磅,可以从地面和海上发射。
喀秋莎多管火箭炮是第一种被苏联于第二次世界大战大规模生产、投入使用的自行火箭炮。相较于其他的火炮,这种多管火箭炮能迅速地将大量的炸药倾泻于目标地。在二战中“喀秋莎”堪称一个传奇,事实上德国也有过类似的武器,而且威力更大,打的更远、更准,而它就是喷烟者41型150毫米多管火箭炮。
说到喀秋莎,大家可能首先想到的是苏联时期那首家喻户晓的歌曲《喀秋莎》,但其实苏联有一款火箭炮与它同名,每一次喀秋莎的出现,都是一轮齐射,万箭齐发的震撼场面,可以说,喀秋莎火箭炮在多个战场中都发挥了无可替代的重要作用,那么这到底是一款怎样的火箭炮呢?
要说国产大排量这几年的竞争那简直可以用“白热化”来形容,不过从去年开始随着钱江鸿125的发布后也有更多厂家将目光投入到这一入门级市场中。这其中要数三業最“卷”,虽是成立不久的国产品牌但是在车型的竞争力上却非常出色。
抗美援朝时期,有这样一支部队,在什么地点作战,配属给哪些部队,都必须经过彭老总亲自批准。一战时期由于飞机还比较简陋,无法装载后坐力较大的武器,俄国科学家们想到用航空火箭做武器,但由于技术受限,这一研究并没有落实。
说到三業机车其实这几年的产品上还是有一定关注度的,不管是赛博ADV150还是后来的喀秋莎150都有很多车友关注。去年年底三業以6,980元起的售价推出了入门级踏板曼岛125,高配车型标配双通道ABS+TCS以及全彩互联仪表,性价比以及配置都非常出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