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月11日,东昌府区闫寺街道王香坊村一家农家院落里,地上堆满了葫芦,院子里的架子上也挂满了葫芦,这里是东昌葫芦雕刻技艺省级非遗项目传承人王树峰的工作室,记者到达时,他正用颜料笔为葫芦上的“雪容融”穿上大红色的衣服。
3月16日,在聊城市东昌府区闫寺街道王香坊村,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东昌葫芦雕刻的省级传承人王树峰,如数家珍般介绍着一件件被赋予战“疫”正能量的东昌葫芦雕刻作品。王树峰作品《逆行者》葫芦上雕刻战“疫”故事刚过而立之年的王树峰自幼喜爱画画,一次偶然的机会,他结识了东昌葫芦雕刻国家级非
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项目“东昌葫芦雕刻”代表性传承人王树峰从事葫芦雕刻艺术二十多年, 多年来致力于葫芦雕刻、烙画等葫芦加工工艺的传承。东昌葫芦雕刻作为东昌府区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项目,已经成为促进文旅融合、加强对外宣传的重要载体。
一手紧握刻刀,一手转着葫芦,刀起刀落间,花与鸟跃然眼前。近日,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东昌葫芦雕刻山东省级传承人王树峰收获了新的创作灵感——把写意花鸟画“搬”到葫芦上。“对我而言,葫芦就像画家的画纸,是艺术创作的载体,别看它不大,但啥都能‘装’下。”王树峰说。
10月8日,聊城举行第十六届中国江北水城·两河明珠(聊城)葫芦文化艺术节新闻发布会,通报本届葫芦文化艺术节有关情况。近年来,东昌府区在发挥东昌葫芦雕刻传统优势,推进非遗传承发展,助推文旅融合发展方面有哪些做法和成效?
山东省聊城市东昌府区地处运河之畔,有悠久的葫芦种植、雕刻历史,是“中国葫芦雕刻文化艺术之乡”。2008年,东昌葫芦雕刻被列入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在东昌府区闫寺街道冯庄新村的葫芦雕刻非遗传承工作室,东昌葫芦雕刻国家级传承人李玉成正和徒弟王树峰一起雕琢作品。
大众网记者 李新民 聊城报道10月8日,聊城举行第十六届中国江北水城·两河明珠(聊城)葫芦文化艺术节新闻发布会,通报本届葫芦文化艺术节有关情况。近年来,东昌府区在发挥东昌葫芦雕刻传统优势,推进非遗传承发展,助推文旅融合发展方面有哪些做法和成效?
5月25日,第二十届中国(深圳)国际文化产业博览交易会进入第三天。正是周六,许多深圳市民涌入深圳国际会展中心,山东展区也更加热闹了。“山东手造·东昌府礼”的典型代表——东昌葫芦及其文创,吸引了很多观众驻足把玩。葫芦谐音“福禄”,象征富贵吉祥。
10月12日,第十六届中国江北水城·两河明珠(聊城)葫芦文化艺术节如期在中华水上古城举行,来自全国各地的葫芦客商、种植户、葫芦文玩爱好者、葫芦艺术家齐聚聊城,中华水上古城人潮涌动,他们携带自己的顶尖葫芦作品前来展销,再现了“买天下葫芦、卖天下葫芦”的盛况。
七夕是中国的传统节日,也是结婚的高峰期,多地的婚姻登记机关不仅周末加班为新人们办理结婚登记,还通过举办集体婚礼、开展个性化颁证仪式等方式,倡导新人树立现代文明婚姻新观念。七夕里的花式浪漫婚礼在山东聊城,一场别具韵味的水上集体婚礼正在举行。一大早,新郎们乘船去迎接自己的新娘。
乡村振兴,既要塑形,也要铸魂。聊城市东昌府区闫寺街道以党建为引领,以乡村文化振兴为抓手,充分发挥乡土人才的独特优势,大力传承弘扬“非遗”文化,让地方文化在新时代焕发出新的生机与活力,让乡村文化自信为乡村振兴提供持久的精神力量。牢记文化符号,增强文化认同。